德化高白度瓷,不同于色呈乳黃或牙紅的建白瓷,莉是高潔無瑕,純凈雪白,猶如羊脂白玉,凝霜凍雪。1958年經國家科學測定,其白度達88.1度,超過當時白度最高的西德瓷,多次被全圍陶瓷界評為“白瓷之冠”。其釉面凈瑩高潔,光可鑒人,胎薄堅實透亮,輕指敲彈聲響如銀,整體素雅清麗明快,宛如一朵玉姿雪色的白牡丹,分外令人喜愛。
據考古證實,早在南宋(1127-1279)時期,德化的佳春嶺、太平宮等窯場,就已生產出白度很高的各式蓮花紋碗,刻劃花大瓷盤,印花浮雕瓷盆等產品,成為當時泉州港對外貿易的大宗輸出品。明清時期,德化的高白瓷進一步發(fā)展、提高,獲得可喜的成就。如當時用高白瓷原料制成的六棱杯、牡丹杯、梅花杯、龍鶴杯等,胎薄如紙,色白似雪,造型別致,輕巧玲瓏,晶瑩明亮,從杯中可透視杯外指影,從杯外可映見杯中茶色,加上素體浮雕裝飾,更加突出它的質純高潔、宛如雪玉的美感。
晚清以后,德化瓷業(yè)日漸衰落,“高白瓷”隨之“難白”。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德化瓷業(yè)工人和科技人員,肩負歷史重任,嘔心瀝血,使失傳已久的高白瓷重獲新生。近幾年來,又朝著“日用瓷藝術化,藝術瓷實用化”和優(yōu)質、高檔方向發(fā)展,使“高白度”這一古老名瓷大放異彩,F在已生產出高白度的觀音、達摩、彌勒、仕女等瓷雕,以及花瓶、花插、花籃、盆景等工藝陳設品,又有茶具、灑具、餐具、咖啡具、掛盤、文具、臺燈具、皮燈罩、壁燈罩等實用與藝術欣賞相結合的日用瓷,品種之多,數不勝數。高白度瓷的臺燈具,新穎大方,光線柔和,又是耐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欣賞品。高白瓷的仕女雕塑品,晶潔素雅,嫵媚動人。高白瓷的茶具、酒具,玲瓏剔透,猶如玻璃白玉。特別是薄胎制品,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一杯掌中品,唯恐風吹去”,這是對重僅8克的高白度薄胎品榮杯的贊語;輕指敲彈,響聲悅耳,余韻綿綿,獲得“白如雪、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罄”之美譽。德化第二瓷廠用高白瓷制作的造型新穎典雅、裝飾超凡灑脫的梅花酒具、水仙花插、蓓蕾酒具,分別榮獲全國陶瓷工藝美術設計一、二等獎。高白瓷茶具,配上色彩圖案,別具一格,被選為北京人民大會堂用瓷。高白瓷龍鳳花瓶、孔雀雙耳花瓶等,先后選送國外展覽,深受贊譽。由于德化瓷土資源得天獨厚,質地特優(yōu),燒制工藝不斷提高,高白瓷這朵“金花”越開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