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洗腦,再談判;先看人,再看“洋”——難怪嚴介和自負地說:“別人給領導送金錢,送美女,那太低俗了。太平洋送的是形象,是政績,這就是我們對領導的‘行賄’。”——“政績”一詞才是重點。
嚴介和是個聰明人。他知道當下中國,相對于民生,某些地方政府更關注政績。而體現(xiàn)政績最快最直接的就是基礎建設:修了多少路?搭了多少橋?可往往經(jīng)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地方財政根本拿不出錢來修路搭橋。怎么辦?“BT”應運而生。
這一模式的運作本質,就是承包商自己先掏錢為政府做工程,以此來換取工程訂單。說白了,是地方政府政績與商業(yè)利益的交換。就算沒有錢權交易,“BT”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種潛規(guī)則。國家十年前就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是各地方政府為了發(fā)展城市建設,為了政績等種種原因,默許了這種潛規(guī)則。
這一模式并非嚴介和首創(chuàng),全國上下靠它發(fā)財?shù)拇笥衅淙,但確實是嚴介和把“BT”玩得風生水起并且推向了極致。
魔鬼降臨?(二)
根不紅苗不正,嚴介和若是安安心心悶聲不響地發(fā)財,倒也沒什么大礙。偏偏天資過人的他自以為吃透了“BT”。
在中國做“BT”最難解決的就是資金:因為是墊資,原始資金必不可少;同時又跟政府打交道,工程款出了名地難要,一不敢逼債,二不敢打官司。太平洋如果把錢都投下去,拿什么來周轉壯大?
嚴氏第一招:占用上下游資金。
太平洋在操作“BT”模式的過程中,只要有一筆原始資金就可以從政府拿單,拿單后再利用這個項目和政府擔保向銀行申請貸款,此時可以抽回原始資金,利用銀行短期貸款和政府第一次付款啟動項目,項目進行中,太平洋會收到政府第二次付款,同時拖欠下游供貨商和工程隊的資金,完工后再等待政府最后回款。
仔細一看,這一招叫“空手套白狼”。政府欠太平洋,太平洋欠銀行貸款和下游賬款。“政府不還錢?那引發(fā)農民工問題,引發(fā)社會矛盾怎么辦?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以后誰還敢來這兒投資?”嚴介和振振有詞。
他的如意算盤當然是這樣一來,太平洋就可以利用資金周轉迅速撲向全國,以少量的原始資金撬動近2700億的訂單?蛇@就好比用七個蓋子蓋十口鍋,非得把握好蓋蓋子的節(jié)奏。如果太平洋過多過久地拖欠下游賬款,工程隊拿不到錢自然就會把項目停下來,項目一停政府更不會按期付款,整個項目極可能變成泡沫。同時,攤子鋪得越大,資金調度就越容易出問題,如果引發(fā)銀行和下游供貨商﹑工程隊同時逼款,而現(xiàn)金流又不足以應付,很可能讓太平洋的整個資金鏈崩潰。
江蘇如皋的“BT”項目就是這樣流產(chǎn)。2003年8月,太平洋承建如皋經(jīng)開區(qū)道路工程,約定2004年元月20日前完工,完工時如皋方面共支付工程造價的50%,余款6000萬元在項目結束后分三年還清。不久,太平洋憑借這個項目和如皋市政府的擔保,向中行南通分行申請貸款5000萬元?稍陧椖拷ㄔO中,因為太平洋的資金遲遲不能到位,“到2004年底,項目才做一半,我們就不要他們做了,把他們趕出了如皋。”如皋市政府一官員說。
巧合的是,2003年3月,拿到如皋項目之前,太平洋收購了當?shù)匾患覈衅髽I(yè)——如皋橡膠廠;2005年8月,如皋項目無疾而終后,太平洋便將該廠轉手。
此乃嚴氏第二招:打包收購國企。
何為打包?通俗點說就是好的壞的捆一起。這是太平洋與“BT”配套的又一大法寶。試想,太平洋掏錢為政府做政績,這工程款還不知猴年馬月能收回來,總得分點其它好處吧?虧損的國有企業(yè)正是各地方政府心頭大患,太平洋主動把這包袱接過來,“為政府分了憂”,可政府不能貼錢給太平洋啊,干脆把業(yè)績好的國企也拿給太平洋,十幾二十個企業(yè)正負相抵,一算——嘿,不要錢,白給。這就是嚴介和所謂的“零成本”收購國企。
政府也不是吃素的。并購企業(yè)不能申請破產(chǎn),妥善安置員工……諸多附加限制條件,或許才是嚴介和聲稱與政府簽訂的保密協(xié)議的真正內容。當然,嚴介和完全可以通過抽調資金,轉移項目剝離打包國企的優(yōu)良資產(chǎn)。
以位于原宿遷市泗陽縣的江蘇東辰公路工程總公司為例。事情緣起2003年初,太平洋與原宿遷市政府洽談投資建設宿遷至沭陽公路總造價約8億元的公路。同時,嚴介和提出收購虧損企業(yè)東辰。這家2001年就獲得一級總承包資質的企業(yè),注冊資金為6838萬元,據(jù)說當時公司項目總計近兩個億,毛利潤至少也有4000萬——在嚴介和口中卻變成“表面風光”“暗藏問題”的“燙手山芋”。
2003年5月,“替政府收拾爛攤子”的太平洋僅用1754.54萬元就換走了東辰公司和泗陽縣交通局一棟投資1000多萬的爛尾樓,相當于“零成本”收購。
收購成功后,嚴介和答應免去縣政府拖欠原東辰公司的近7000萬元工程款?墒桥c此同時,8億投資也沒了下文。更為滑稽的是,當年底,以法定代表人身份簽字出售東辰的泗陽縣交通局局長陳從連因一起受賄案東窗事發(fā),被判七年有期徒刑。
十個月后,東辰公司賬面價值為4799.93萬元的75%股權被用于置換江蘇技術對南通縱橫的相應價值股權,間接為太平洋“輸血”,成就太平洋控股上市公司南通縱橫,進軍資本市場。兩年之后,嚴介和索性以東辰虧損嚴重為由,將其連根拔起遷往蘇州,更名為蘇辰。
嚴氏招數(shù),給口口聲聲講戰(zhàn)略講文化的太平洋,烙印上“權謀”二字!
深深太平洋
太平洋究竟有多少錢?這或許是嚴介和留給觀者的最大難題。
2004年,嚴介和以15億資產(chǎn)忝居胡潤百富榜第66位。2005年榮登榜眼的嚴介和,其資產(chǎn)火箭般飆升到125億,財富一年之間翻了八番。關于此事,有兩個版本。
版本一:嚴介和自述太平洋從未合并財務報表,其2004年的15億資產(chǎn)僅為旗下8家公司資產(chǎn)合并。“太平洋怎么可能只有8家公司?”太平洋流動資金就有三十億,資產(chǎn)更是遠不止此,因此媒體考證純屬自娛自樂。2005年榜單發(fā)布前,胡潤曾經(jīng)電話太平洋,表示要列嚴介和為首富。主張低調的太平洋與胡潤多次溝通,強烈要求排到十名之外,誰知最后嚴介和赫然第二。從此,被媒體視為“黑馬”追逐的嚴介和才被迫走上臺前。
版本二:由于攤子鋪得太大,太平洋的資金鏈早就傷痕累累。傳說花1.92億購買的集團大樓只有五層樓屬于太平洋。位于一層,嚴介和曾經(jīng)專用于接待政府官員,號稱江蘇省頂級商務俱樂部的“江蘇紅”已被悄然轉租賣起了粵菜。集團總部連數(shù)千元的員工工資都開始拖欠,高管出差甚至要自己墊資買飛機票。為了穩(wěn)住銀行和下游供貨商、工程隊,嚴介和多次暗示自己想在百富榜上尋一個“好位置”,以證明太平洋有的是錢。
兩個版本同樣模棱兩可,難以求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嚴介和資產(chǎn)的迅速膨脹,完全來自“BT”項目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全部回收的工程款和不掏錢拿下的大小國企。嚴介和所憑借的,也正是通過“BT”和“打包”并購打下的政府關系。
所以說,嚴介和笨也笨在一張嘴上。2005年胡潤榜一出,媒體蜂擁而至探求“黑馬”真相。本來“BT”就是潛規(guī)則,“打包”并購國企也不是什么光彩事兒,聰明如嚴介和,應深知韜晦之道,卻偏偏去觸這個霉頭,非要到處接見記者參加論壇,將一切大白于天下。
越描只能越黑。太平洋2005年與景德鎮(zhèn)市簽署的8家總資產(chǎn)74.2億的國有企業(yè)一攬子“打包”,近300億的“BT”項目合作被江西省政府緊急叫停。與此同時,太平洋對吉林省8家總資產(chǎn)150億國有企業(yè)的“打包”并購也胎死腹中。2006年初,國家建設部、發(fā)改委等四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嚴禁政府投資項目使用帶資承包方式進行建設的通知》。輿論紛紛懷疑劍指太平洋。
這時候,嚴介和不合時宜地玩起了“金蟬脫殼”。2004年中就已辭去太平洋集團總裁職位的他,再次宣布辭去太平洋董事局主席。
嚴介和真能撂下一團迷霧的太平洋全身而退?
答案是嚴介和不甘心,現(xiàn)實更不允許。退出太平洋的嚴介和,其身份轉變?yōu)樘K商、京商、渝商、龍商、滬商、粵商六大集團主席。半路出家的六大集團是什么玩意兒?與太平洋沒有任何產(chǎn)權關系,但其法人代表是嚴介和,其股東都是太平洋的股東和高管,其業(yè)務范圍也與太平洋完全重疊!總部位于上海的蘇商集團,甚至把太平洋在江蘇的大量優(yōu)質項目迅速轉去上海!2006年5月16日,嚴介和還代表蘇商集團與四川內江市政府簽訂了120億元的合作框架協(xié)議。
太平洋極有可能成為一個空殼!江蘇省多家銀行聞風而動,將太平洋告上法庭要求盡快拿回貸款。為了“滅火”,無奈之下,2006年11月初,嚴介和回到太平洋主持大局。蘇商集團也將盡快撤回南京。
2006年11月21日,晚九點,坐在南京五臺山1號裝飾華美的原“江蘇紅商務俱樂部”現(xiàn)粵菜館里細數(shù)往事種種,嚴介和的手機突然響起。稍后,他抱歉地對記者說,得連夜趕到南通與南通市政府商量上市公司縱橫國際的事情,第二天一早還要趕回南京。
記者猛然想起嚴介和曾說:“太平洋依賴的不是某個政府官員,而是一個政府群。”又說:“太平洋的‘BT’和國企‘打包’并購,政府要我們打住就打住,要我們退出就退出。”——未免不是肺腑之言。
嚴介和不是天使,也未必是魔鬼。只要這個“政府群”沒有拋棄嚴介和,太平洋即使在臺風中心也能安然無恙——這個人與這個人的太平洋,早已身不由己。
彼時南京夜雨凄惶,嚴介和無語的側面剪影,不知為何有點疲憊,有點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