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很明顯是別人惡搞了我們!”針對網上炒作火熱的“新明珠設計師大賽遭遇難關”一事,8月28日傍晚,新明珠集團副總經理羅新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我們是被別人算計了,他們愿意惡搞就去搞吧,事實會說明一切。”而對于最近網上關于500萬元獎金涉嫌行賄的說法,羅新家認為,這些獎金是對設計師設計成果的獎勵,是對知識產權的合法保護。“所謂行賄之說,簡直可笑。”羅新家說。
2006年12月3日,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開出500萬元天價舉辦的全國設計師創(chuàng)意設計大賽在陶瓷業(yè)界轟動一時。然而時至今日已經過了8個多月,這天價的大獎卻如同石沉海底沒了音訊。網絡上有一直關注此事的網友不禁對該公司的這一行為發(fā)出了疑問,是500萬元的獎勵沒有吸引足夠的參與者,還是這場活動只是該公司自導自演的一場炒作?
然而最近這一切已經都不重要了,有法律界人士指出,重獎設計師涉嫌賄賂行為。兌現(xiàn)或者不兌現(xiàn)都有可能觸碰法律,500萬元的獎金成了新明珠公司自己必須吞食的苦果。

500萬征集5項創(chuàng)意
2006年12月2日,廣東新明珠陶瓷集團召開發(fā)布會稱,“新明珠陶瓷杯”全國設計師創(chuàng)意設計大獎賽于12月3日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發(fā)布會上,主辦方新明珠陶瓷集團宣布向社會征集五大項目的設計方案,包括新明珠陶瓷集團辦公大樓外立面設計方案、新明珠陶瓷集團“新明珠”形象標志設計方案、冠珠陶瓷營銷中心外立面改造設計方案、蒙地卡羅財富經營中心新營銷大樓外立面的設計方案、1500畝高要祿步生產基地生活區(qū)的規(guī)劃方案。設計作品獲獎人員將獲得高額的獎勵,獎勵總價值近500萬元。當時有報道稱該次設計大賽是陶瓷與建筑設計業(yè)界最高規(guī)格一次的盛會。
評選半年無結果遭到聲討
然而發(fā)布會就像一場熱鬧的情景劇,召開后就曲終人散,之后的半年時間內,媒體中未見任何相關報道,至今年6月武漢的一次推廣活動中再次露面后又沒了消息。
本月初,佛山電臺播出了新明珠設計師大賽的一則廣告再次引起了業(yè)內人士的關注,“明明是面向全國的大賽,怎么會在佛山電臺做起廣告來了呢,光在地方臺做廣告有什么用?”焦點網友“小紅鞋”首先發(fā)帖表示懷疑。“小紅鞋”認為,大賽進展的情況不好是因為設計師們并不買賬,參與人數非常有限。“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建材企業(yè)都時興舉辦設計師大賽,但每個大賽基本雷同,沒什么新花樣,而且到頭來都是為企業(yè)做嫁衣,設計師們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時間參加呢?”
“小紅鞋”的帖子在網上立刻引起了關注,10天內有300多條回復,有網友認為設計師無心參與此類活動是這場比賽“雷聲大雨點小”的根本原因,“有能力的設計師不會浪費時間去賺這些小錢,而一般的人根本對這種獎項沒那個信心。”而另一種聲音仍在質疑,這場比賽的主辦方根本沒有實力負擔這樣高成本的比賽,甚至有網友貼圖案指該公司與近期陶瓷業(yè)的“造假門”事件有關。
主辦方回應網友疑問
面對網上的一片聲討之勢,8月18日新明珠集團副總經理李重光在媒體露面宣稱,新明珠設計師大獎賽目前進展還算順利,已收到1500多份作品。
李重光說,該活動前期已經分別在北京、天津、廣州、武漢、成都、深圳、昆明等城市的高;蛎鎸υO計師群體作了很多推廣活動,下一步還要在全國各地進行各種推廣活動,F(xiàn)在幾個建筑創(chuàng)意設計作品的征集還不太理想,有待加大宣傳力度,一方面,這可能跟學生放暑假有關,因為很多學生的作品需要跟老師溝通,得到老師指導;另一方面,目前設計師大部分都比較忙,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參賽。在這點上,設計院校的師生甚至擔任評委的老師都提出希望大獎賽的截稿要延期,綜合各種因素,大獎賽組委會已報請新明珠集團批準將截稿日期延期至年底,近期就將要召開新聞發(fā)布會。
回應說法再次被指炒作
然而這樣的回答并沒有讓網友滿意,1500多份參賽作品是否不夠選擇?所謂的“已經分別在北京、天津、廣州、武漢、成都、深圳、昆明等城市的高;蛎鎸υO計師群體作了很多推廣活動”到底花了多少力氣?面對這樣的說法,更多網友把這場比賽看成是一場企業(yè)自身的炒作。焦點網友“傻瓜消費者”認為,設計師一直被歪稱為陶瓷產品的命運“判官”,根據回扣的多少他說好就好給消費者用,他說不好就不好可以馬上謀殺陶瓷品牌,企業(yè)主攻設計師渠道,討好設計師資源是“別有用心”。而對于企業(yè)自身來說,“無論任何產品的市場好壞,關鍵在于其產品、銷售服務等方面的素質,而不是純粹的夸張鼓吹,誘惑市場。”
虛假廣告或商業(yè)賄賂
正當網友把矛頭一致指向該集團舉辦這次大賽的居心的時候,一個新的問題又暴露在人們面前。由于在陶瓷業(yè)設計師與生產企業(yè)有著特殊的曖昧關系,這次重獎之下的設計師大賽難免瓜田李下之嫌。
此次新明珠設計師大賽向獲獎者一共提供了500萬獎金,其中,最高單項獎金達到38萬元、集團標志設計的特等獎也有18萬元。
而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經營者以提供就業(yè)機會、聘為各種顧問等名義,并以解決待遇,給付工薪等方式設置獎勵,不論獎勵現(xiàn)金、物品或者其他經濟利益,最高獎的金額(包括物品的價格、經濟利益的折算)超過5000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jié)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也就是說,如果獎勵屬實且主辦方新明珠集團予以兌現(xiàn),就涉嫌不正當競爭和擾亂市場秩序。
相反,如果新明珠集團不能兌現(xiàn)之前承諾的獎項,那么500萬元大獎就只是為了引起大眾的關注和吸引設計師參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廣告法的相關規(guī)定,該公司就涉嫌虛假宣傳,且有獎設計已通過大眾媒體發(fā)布,屬于虛假廣告范疇,工商部門查實后將可以對其處以高額罰款。
8月28日傍晚,新明珠集團副總經理羅新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這很明顯是別人惡搞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