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China ceramic
網興旗下網站: 中華陶瓷網  中國瓷都德化網  德化陶瓷商城  網興網絡
網絡興瓷,陶瓷行業(yè)第一門戶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搜索 文化 德化瓷
 首頁 展會 人才 商城 圖庫 電子雜志 陶瓷技術 行業(yè)百科 營銷管理 企業(yè)家俱樂部 論壇
頻道首頁  陶瓷歷史  陶瓷文化  陶瓷收藏  名家名作  陶瓷名城  古瓷初識
陶瓷藝術  陶瓷院校  古瓷欣賞  陶瓷拍賣  陶瓷古窯  陶瓷常識 產區(qū)特色: 德化  景德鎮(zhèn)  醴陵  潮州
信息內容
   
 您的位置: 首頁>陶瓷文化>>陶瓷收藏>>|
均窯玫瑰紫釉盆托

發(fā)布:2007-9-4 8:32:03  來源: 中華陶瓷網 [字體: ]

 

 

    鈞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zhèn),那里地處山區(qū)自然資源豐富,有 “ 南山煤,西山釉,東山瓷土處處有 ” 之傳說。據(jù)實踐,生產鈞瓷如果離開這些條件,在任何國家都不會成功。

    鈞窯是我國宋代五大名窯之一,與汝、官、哥、定諸窯并駕齊驅。鈞瓷造型端莊,窯變美妙,色彩艷麗,五彩繽紛,又為諸窯之冠。

    鈞窯創(chuàng)燒于唐,興盛于宋,復燒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繼續(xù)仿制,歷經千年而盛燒不衰,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鈞窯系。 迄今為止,在禹州境內已發(fā)現(xiàn)北宋鈞窯遺址多達 40 處,尤以神垕鎮(zhèn)大劉山下最為集中。禹州現(xiàn)存最早的《鈞州志》中說: “ 瓷窯在州西大劉山下 ” 。在禹州市神垕鎮(zhèn)下白峪村和萇莊鄉(xiāng)等地,先后出土黑、褐釉高溫窯變花瓷,被陶瓷學家稱為 “ 唐鈞 ” ,它是宋代鈞瓷的先聲。宋 “ 靖康之變 ” ( 1126 年)后,宋室南遷,官鈞窯停燒,鈞瓷一時受挫。到金、元時代,鈞瓷有了新的發(fā)展,各地爭相仿制,風靡一時,鈞窯播火全國。元末明初,因戰(zhàn)亂和災荒,鈞窯生產漸衰。明、清時期,制瓷中心南移,北方諸名窯衰退,鈞窯也基本停燒。清朝晚期,鈞瓷復蘇。到光緒三十年( 1904 年),神垕鎮(zhèn)燒制鈞瓷者已有 10 余家。民國年間,因戰(zhàn)亂、災荒頻繁,鈞瓷生產舉步維艱。至民國三十一年( 1942 年)后,因大旱和政局混亂,藝人外流,鈞瓷生產趨于停產狀態(tài)。

    鈞瓷的燒制是一種復雜的高難技術,還原程度很難控制;加上過去由于使用的是松木窯,窯溫難以達到均衡,從而影響到鈞瓷釉彩的成色,在燒制過程中有70%的產品會報廢掉,而其中的上品則更為罕見,再加上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的鈞瓷,自古就有 “ 黃金有價鈞無價 ” 的尊貴名聲,唐玄宗曾立令 “ 鈞不隨葬 ” ;宋徽宗時又成為御用珍品,誥封 “ 神鈞寶瓷 ” ,每年欽定生產36件,禁止民間收藏,所以現(xiàn)在墓葬出土的鈞瓷文物也甚為稀少。目前世界著名的博物館雖有收藏,為數(shù)也寥寥無幾。

    鈞窯的產地在河南省的禹縣,禹縣于北宋時名為陽翟縣,金大定二十四年更名為鈞州。按慣例窯以州名,鈞窯之名由此而得。過去的一些研究陶瓷史的學者和著述,也就窯以州名認為鈞窯始燒于金代。1974—1975年河南省博物館的事業(yè)人員,在禹縣鈞臺窯址的發(fā)掘中,出土有大量的鈞窯瓷器的散片,從這些標本的造型來判斷,它們具有鮮明的北宋時代特征。該窯址同時伴出還有“用鈞瓷泥制作的‘宣和元寶’錢模”,這一重要的發(fā)現(xiàn),證明宋徽宗執(zhí)政時期,鈞窯瓷器已達到了鼎盛時代,從而糾正了過去鈞窯始燒于金代的立論。

    唐代的花釉突破了一件作品一種釉色的傳統(tǒng)規(guī)律,但這種花釉僅僅局限黑釉器物之上。到了宋代,這種復色釉的技藝已摻入到青釉制瓷工藝之中,這一突破乃鈞窯制瓷匠師們對我國古代制瓷工藝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鈞窯瓷器的胎色灰白淺黃,底刷漿釉,釉色有天青、月白、灰藍、海棠紅、玫瑰紫等色,出色的作品乃天青與玫瑰紫、海棠紅交接在一起,給人以變幻無窮的色彩美。不少人往往借用唐人詩句:“夕陽紫翠忽成風”來形容它,可謂一點也不過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宋鈞窯尊”,其口緣內施天青釉,器外則以大青、玫瑰紫和海棠紅交融在一起,釉色美如朝暉晚霞,極盡絢麗璀璨之致。其實,鈞窯瓷器就其瓷釉的基調來說,是濃淡不一、幽雅的天青色,而所謂到窯瓷器有月白、灰藍之色,也只是色度上的差異而已。因此,鈞窯瓷器仍屬于青瓷系統(tǒng),而像此尊上所閃現(xiàn)的海棠紅色是加入銅的成份所致。銅紅的燒成難度較大,銅的含量多少,會影響到呈色的效果。此外,銅紅對窯溫和燒成氣氛也十分敏感,它必須以還原焰在 1250℃ 以上的高溫下,而且燒成氣氛控制得當,才能出現(xiàn)美麗的紅色,若稍有偏離,色澤就會隨之而產生變化;至于紫色則是青釉與銅紅釉互相融合的產物。鈞窯復色釉瓷器的燒成,不僅使宋代的青瓷色彩盡態(tài)極妍,它所產生變幻無窮的色彩美,為宋代的官窯青瓷又開辟了一個新的美學境界。

    鈞窯瓷器也是一種厚釉器物,典型的作品其瓷釉常常出現(xiàn)一種與色地不同的、呈不規(guī)則流動狀的細腺,它的形態(tài)宛如蚯蚓在泥土中游動的走泥狀,過去骨董界稱之為“蚯蚓走泥紋”。鈞窯器物所出現(xiàn)的“蚯蚓走泥紋”,與哥窯、官窯瓷器存在的開片一樣,也屬于燒成工藝上的一種病態(tài),其形成機理是因為鈞窯瓷器都經過素燒,也就是為了避免瓷胚在高溫燒造時破裂和變形,先以較低溫度燒一次,以固定坯體。但它有時會促成釉層在燒窯過程中,于低溫中發(fā)生裂紋,隨著溫度逐漸燒高,使黏度較低部份的釉流入和填補裂紋造成的空隙,就形成了和眼淚流下來一樣的那種“蚯蚓走泥紋”,這種具有流動感的色絲將器物平添一種紋路美,在當時也為人們所欣賞。它作為鈞窯瓷器的一個特微,由此也成為文物界鑒定鈞窯器物的一點線索。

    鈞窯瓷器的釉色在宋代青釉中是別開生面的,禹縣鈞窯的異軍突起,導致黃河流域不少制瓷窯場群相仿制。鈞瓷的別致,自然也很快為統(tǒng)治者所看中。宋徽宗在位期間于禹縣設置官窯專門為大內生產部份皇室用瓷,其產品有各種花式口的盆和奩、出戰(zhàn)尊、斂口尊,鼓釘洗、爐、缽、碗、盤等,上述器皿都是按禁廷制樣進行生產,這些器皿乃和當年的花石綱有直接關聯(lián)。所謂‘綱’,最初是唐代玄宗朝設立漕運的‘綱運之法”,以十船為‘一綱’。到北宋末年,趙佶大肆搜括民脂民膏,綱的不同名目也就多起來了,而花石綱乃專門供奉徽宗無度揮霍的“御前綱”中最大的一種。崇寧四年十一月,為在東京(今開封)與建壽山艮獄,“以朱面領蘇杭應奉局及花石綱于蘇州”,“凡士庶之家,一石一木稍堪玩者,即領健卒直入其家,用黃封表示,指為御前之物”,花石綱劫往東京的“嘉花名木”、“怪石嚴壑”一部份要用瓷器來陳設,禹縣釣臺窯址出土的器物底部刻有“一、二、三……至十編號’的盆、盆托的殘片,就是當年為宮廷燒造盆景所用的器皿。故宮博物院收藏“宋鈞窯出戟尊”器底刻有“三”字的編號,毫無疑問它應是當年禹縣釣臺窯址所燒造。有人曾對數(shù)十件有數(shù)字編號的同類器物進行排比,發(fā)現(xiàn)標號數(shù)字和器物的尺寸相關。“一”為起始號、為最大號,因而這件出戟尊屬較大型的作品。

    金代鈞窯瓷器的生產比北宋更為普遍,生產的范圍從河南擴大到河北、山西等地。這時有圈足的器物,圈足都露胎,只是在圈足的底心施釉。金鈞不如宋器,唯其青釉上所呈現(xiàn)的紫紅色斑塊,有其特殊風采。它仿佛在蔚藍的天空忽然涌現(xiàn)一片紅霞,比較美觀。入元,鈞瓷已成為北方民間比較普遍使用的瓷器。元代的窯場都燒制器形碩大、渾厚凝重的器物,這一時代的特征在鈞窯產品中也不例外。與金鈞一樣,這時的器物也遠不如宋瓷,其胎體粗松、釉面多棕眼,釉色一般為月白、天藍,也有以紅斑裝飾,呈色似顯呆板。但元鈞也不乏精美之作,像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鈞窯貼花雙耳三足爐’,通體滿釉,以天藍色為主,與月白交融,猶如藍天白云,蔚為壯觀。作為厚釉失透的鈞窯瓷器,若採用刻、印花裝飾,較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此爐乃以堆貼的手法,在頸部裝飾專花和龍紋,腹部貼以鋪首,這種裝飾為宋鈞所不見。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陶瓷名城
·潮州——中國瓷都
·宜興
·德化——中國瓷都·德化
·醴陵——三大古瓷都之一
·淄博
·唐山——北方瓷都
·景德鎮(zhèn)——千年瓷都
·佛山——南國陶都
陶瓷名人
陶瓷文化
關于我們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法律聲明  誠聘英才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lián)系我們  訪客留言
運營商:網興網絡科技 版權所有 (C) 2007-2008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Cceram.com
電子郵件:service#ctaoci.com 聯(lián)系地址:福建德化陶瓷科技園科技大樓二樓 郵政編號:362500 閩ICP備05012475號
電話:0595-23555005 傳真:0595-23593359 廣告熱線:13600777720 
客服QQ: 116225240 合作: 1162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