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火爆的股市類似,近段時期,藝術品市場的泡沫也在膨脹,一些中國藝術品在拍賣市場創(chuàng)出的“新高”令人咋舌:徐悲鴻油畫《放下你的鞭子》以6400萬港元成交,創(chuàng)下中國油畫拍賣的新紀錄;一件清代的“乾隆琺瑯彩庭院人物圖題詩燈籠尊”瓷器拍出了8400萬元價格,創(chuàng)下了中國內地瓷器拍賣的最高紀錄;更有一批中青年藝術家作品的“價值洼地”被迅速填平,其代表人物張曉剛有4件拍品成交價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在全球流動性過剩的今天,炒房、炒股,擊鼓傳花的游戲又降臨到藝術品市場上,不得不令人擔憂。
擔憂之一:國際上目前已有美國次級債風波可能引發(fā)藝術品暴跌的論調,收藏市場雖然是實物市場,但與金融市場有相似之處,也是靠預期來支撐的,兩者還有一定連帶關系。當次級債危機影響限于局部或得到有效控制時,股市資金會流入藝術品市場,藝術品價格可能會繼續(xù)上漲;但本次危機一旦演變成全面經濟危機,藝術品市場一樣會暴跌。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隨著梵高的《向日葵》、《鳶尾花》和《加歇醫(yī)生肖像》被買下,大量三四流印象派作品同時流入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后,這些當初高價買來的作品打5折都難以出售,銀行倉庫堆滿了抵債的畫作。
擔憂之二:目前國內藝術品市場監(jiān)管還相當不規(guī)范,盲目投資風險比其他投資領域可能更大。比如,由于拍賣行之間競爭激烈,炒家可以通過與一些拍賣行協商,在一些炒作性的交易中不付或少付傭金,比股市操縱更為方便;由于藝術品不設全國統(tǒng)一的交易平臺與登記制度,交易比股市更不透明,監(jiān)管難度更大。如拍賣之前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包括從誰手里征集的拍品、專家鑒定的意見是否一致、與哪些有意向的買主進行過聯系,對不明真相的外人而言都是謎,而各方也沒有上市公司那樣的公告義務,因此,缺乏經驗的收藏者很可能為一些虛假拍賣所迷惑,高價買下與其實際價值不符的作品。
擔憂之三: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火爆,目前國內企業(yè)資金流向藝術品市場正成為一種新的動向,除了“企業(yè)文化”、“拯救國寶”等令人動心的理由之外,也不乏一些企業(yè)借陽春白雪念歪經。比如上市子公司名為向母公司購買藝術品,實際是向母公司利潤轉移,藝術品不過是個“道具”,在加強上市公司監(jiān)管的今天,這些新現象都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