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幾百年來的歷史,基本上是落后戰(zhàn)勝先進,野蠻戰(zhàn)勝文明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的兩次姓社姓資的大辯論是例外。今天,在我眼里,中國又面臨著一個轉折點。以我的看法,中國社會從上到下出現了向左轉的趨勢,這種趨勢符合下層的心理,符合上層的利益,和六十年前很相似。強調一點:左和右的定義是模糊的,國內國外不一樣。這里我指的是大家很熟悉的,我國傳統意義上的左右。
好大的題目!寫到這里我懷疑我寫得是不是太空了?老實說,我自己也沒有形成一些非常系統的觀念,那就隨便寫點我回國后的個人體會吧。
熱點推薦:
香港人千奇百怪的賺錢絕招 品味經典 管理故事大合集 古代經典故事中的管理技巧
中國營銷人必讀的五項修煉 排行新奇特 商業(yè)榜中榜 職場“金枝欲孽”對號入座
一:年輕人向左轉。以我個人為例,生于70年代,幼年時物質的匱乏記憶猶新;長于80年代,整個社會的基本輿論是反思文革,要求改革開放;17年前我讀初中,作為一個旁觀者目睹了80年代理想主義的謝幕。這樣的成長經歷很難讓我對舊體制有認同感。今天的大學生則不同:生于80年代,衣食無憂;長于 90年代,很少有反思文革的文字出現,加上大學里毛概課反復灌輸的第一代核心的豐功偉績,對比所有制改革帶來的社會陣痛,很多人并不排斥舊體制。一方面,舊體制的理論體系中對平等的呼吁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心理;另一方面,自由派知識分子將美國的利益混淆于美國的價值,刺激了年輕人的民族主義,并帶來他們對西方政治經濟價值觀念的排斥。我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越年輕的人越容易左,我父母一代的人,即使對現實不滿,對舊體制還是嗤之以鼻。
二:老百姓向左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市場化過程中,由于權力資本的介入與阻撓,產生了畸形的“官場經濟”,導致局部利益受損。這個大家都知道,我不多說了。除此之外,中國人是不是特別愛講道德?凡是喊口號的東西特別受歡迎。同時老百姓總是喜歡聽簡單點的東西,因此如果把許多問題歸結到道德問題,良心問題,往往能引起一片叫好。
三:利益集團向左轉,這里的利益集團指的是中國能量最大的利益集團:國有壟斷資本。中國改革開放一個主要特征是放權。如果說過去由于蛋糕做大,利益集團不那么反對放權的話,所有制改革則動搖了他們的命根,因此他們拼命反對。由于他們國有制的外衣,他們對市場化的反對有天然的政治正確性。
四:最高領導層向左轉。重復我說過的揣測:這一代核心從未做過經濟工作,害怕復雜的現代經濟,熟悉思想工作和道德說教,并且需要以正統的姿態(tài)確立自己地位的鞏固。想起三年前臨回國的時候,幾個朋友為我送行。當時大家非常樂觀,認為新君登基,必要和太上皇有所不同,定能大有作為。沒想到三年來幾乎沒有任何勇猛精進,銳意改革的措施,穩(wěn)穩(wěn)的當上了勃列日涅夫!
五: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輿論向左轉。在言論不自由的情況下,媒體根本不敢涉及最基本的問題,只能不反皇帝,反貪官。甚至連貪官都不敢反,只敢反經濟學家。在反經濟學家的同時,順便把二十年來一點一點積累的現代經濟學的基本理念都反了。比如郎咸平主張的國進民退,大政府,中央集權,嚴峻刑法,黨管金融等觀點,現在特別受媒體寵愛。由于中國社會沒有經歷類似西方工業(yè)革命的洗禮,越簡單,越強調道德正義的觀點,就越容易傳播,如同六十年前一樣。
這樣,雖然社會各階層利益不同,卻同時向左轉了。如果我們看看國內的媒體,會發(fā)現什么樣子的描述呢?我來概括一下:中央很好,政策到地方走樣了。核心很好,經濟學家壞透了。國有企業(yè)效率問題是因為經理良心大大的壞。房產價格高是因為房產商良心大大的壞?傊谧蟮内厔菹,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思考,已經由二十多年來的體制反思,開始逐步變?yōu)榈赖路此剂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