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泥土做成了精美的陶瓷器,當這些陶瓷器最初運到歐洲時,轟動一時,稱為"天上的珍品",其價格與黃金等同。這就是歷史上"泥土變黃金"的事實,今天有"泥土"同樣也能制成精美的瓷器,同樣也能再現"泥土變黃金"的事實,可今天制瓷用的不是普通的泥土,這就在討論"制瓷原料"的問題。
制瓷原料雖然有許多種,但陶瓷工業(yè)生產中有的最基本的原料是石英、長石、粘土三大類和一些化工原料。
上述三類原料,提供了配料的基本組分,并以一定的物理化學作用形成各"相"!,而構成瓷。
從工藝角度講,它們基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可塑性的,另一種是非可塑性的。前者主要是粘土類物質,包括高嶺土、多水高嶺土,燒后呈白色的各種類型粘土和作為增塑的膨潤土等。這些可塑性原料 在生產中起塑化和結合作用,賦于坯料以塑性與注漿成形性能,保證干坯強度及燒后的各種使用性能,如機械強度、熱穩(wěn)定性、化學穩(wěn)定性等。它們是成形的基礎,也是粘土質陶瓷的成瓷基礎。
屬于非可塑性的原料主要的石英,它可降低坯料的粘隆。燒成時部分石英溶解在長石玻璃中,提高相粘度,防止高溫變形,冷卻后在瓷坯中起骨架作用。除石英外可以起到瘠化作用的尚有由粘土、高嶺土煅燒后變成的熟料和碎瓷粉等。
長石則屬于熔劑原料,高溫下熔融后可以溶解一部分石英及高嶺土分解產物,熔融后的高粘度玻璃可以起到高溫膠結作用。除長石外,還有偉晶花崗巖、滑石、白云石、石灰以及景德鎮(zhèn)地區(qū)常用的釉灰等也起到同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