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集團消費中國建陶營銷新格局
在我國整體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在多種利好因素的帶動下,比如全國各大中城市基礎建設的推動、北京奧運商機、西部大開發(fā)、小康社會建設全面啟動、房地產小區(qū)成品房政策的推行等等,使建筑材料產品集團消費的市場越來越大。同時,各陶瓷廠商,市場零售價格逐漸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陶瓷廠家和經銷商開始對房地產開發(fā)及整體工程裝飾市場展開激烈的爭奪。在營銷格局發(fā)生變異的同時,陶瓷業(yè)及經銷商的營銷手段也隨之改變,那么在新一輪工程爭奪與較量中,誰主沉?這就要看誰的手段高明,應對策略適應潮流。
集團消費市場擴大的內在根源,主要在于我國經濟持續(xù)高速的發(fā)展,加上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招投標制度的強制執(zhí)行等。集團消費在量的增加的同時,形式與內容也發(fā)生了變化,只有根據其特點積極應對,才能有效契合市場。對于集團消費市場與傳統(tǒng)的普通購買相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同:
一是集團消費采購部門和人士更專業(yè)化;
二是集團消費一般訂單都很大,要貨急,次多,周期不穩(wěn)定;
三是對品牌知名度、產品質量、價位合理性要求更嚴;
四是采購手段更趨公平、公正、公開,投標競爭不可避免;
五是集團消費市場進入難,出來易,一旦得到認可以后業(yè)務較穩(wěn)定;
六是面對集團消費,廠家和商家要承受更大壓力,資金回籠慢,墊付多,風險相當大。
針對集團消費的以上特征,企業(yè)的應對應是全方位的,在運作中哪怕一個環(huán)節(jié)落后,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因此,應強化品牌意識,塑造強勢品牌,打動和吸引集團消費者的眼球。在集團消費市場下,我們面對的是更具理性的消費,更專業(yè)、更挑剔的眼光,沒有長期穩(wěn)定的產品質量是不行的。同時,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市場透明度的加大,沒有個性和創(chuàng)新產品也是不行的。有了過硬的產品流通,再有了個性與創(chuàng)新,還要有品牌作為支撐,才有機會去敲開集團消費的大門。增強服務營銷策略,提高集團消費市場的綜合競爭能力。在集團消費市場面前,我們面對的是更高一層次的客戶,傳統(tǒng)的營銷渠道、營銷樣式需要不斷的更新和完善,以滿足用戶更高的要求。服務則是產品以外的東西,是產品的精神與文化,是企業(yè)的信譽和美譽度的再現。在這樣的形勢下,我們要打造一支服務合格的營銷隊伍,建立完善的服務體系,把產品理念與企業(yè)文化帶入集團消費市場。另外,在集團消費格局下,企業(yè)要想長期分享這份蛋糕,還要從生產管理、生產能力、成本控制、產品質量、物流運輸、公共關系等各個方面提高和創(chuàng)新,才能適應新的競爭。
當然,陶業(yè)集團消費市場也充滿了詭譎,暗流涌動,企業(yè)既不能擺脫也無法回避,只能去直面相對,隨機應變。人們看到最多的可能就是工程市場的集團消費,回扣令許多業(yè)內人士頭痛。有些集團消費或工程項目經理,利用手中的采購大權,對上門公關的業(yè)務員或商家要高額回扣;有的項目需廠商投資,因工程市場送貨周期長,需求量大,結算復雜,廠商難把握,看著是一塊“餡餅”也許就會變成一個陷阱。
集團消費的來臨,給陶業(yè)市場營銷帶來了新的競爭格局,一個新的事物出現,難免總有一些新的爭端產生,但不論怎么說,陶瓷產品從坐地銷售賣產品到市場營銷賣品牌,再到展廳形象概念銷售,到現在向集團消費邁進,每個時代都是建陶市場營銷的里程碑。但無論市場如何變幻,唯一不變的是自己的信念,做好產品,做強品牌,做足服務,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