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行行出狀元”,連做夢都沒想成名成家的何軍,卻在代表我國接觸網施工最高水平的國家二級大賽———中國中鐵接觸網技術競賽中連續(xù)兩屆奪魁,成了名副其實的接觸網施工技術全國“狀元”。
“只要你用心、盡力,干什么都能有出息。”這是何軍的做人做事理念。從一名技校畢業(yè)生成長為一名接觸網工、工長、技師、高級技師、首席職工、金牌職工直至專家職工,這位文質彬彬的小伙子走過了一段平凡而又輝煌的歷程。把工作當成事業(yè)
從挨師傅罵到獨挑單飛,何軍成長的每一步都邁得堅定扎實
18年前,何軍從衡水鐵路電氣化技工學校畢業(yè),來到中國中鐵電化局三公司四段月山樞紐工地。支柱整正、運沙石料和基礎澆制的工作單調乏味,卻沒有使這個好學的年輕人心灰意冷,反而被師傅的默默奉獻和精湛技術深深打動。一年下來,他的手磨出了厚繭,卻從工作中尋找到了更多的樂趣。
“紙上得來終覺淺”,何軍發(fā)現(xiàn)生產實踐經驗遠遠要比書本理論豐富實用,周圍的每一位老工友都是自己的師傅。接觸網上部作業(yè)開始后,他總是第一個登上支柱動手實做,每項作業(yè)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為了弄清每個零部件的名稱、用途和性能,何軍搶著到庫房幫助工長領材料,成了工地上往技術室跑的最勤最多的人。
兩年磨練下來,何軍在眾多青工中脫穎而出,在懷化至大龍堡段電氣化工程工地上出任副工長。在芷江站掛軟橫跨時,他發(fā)現(xiàn)其中一組掛上后有點松,根據(jù)經驗判斷很可能會影響行車。此時,正有列車進站,他推開眾人,飛身登上支柱,緊緊提起下部固定繩,一臺蒸汽機車幾乎同時緊貼著下部固定繩呼嘯而過,避免了一起機車掛倒鐵塔的險性事故。把技術當成藝術
在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成為電氣化施工的“關鍵先生”
外行人看來,電氣化接觸網配件傻大笨粗,施工作業(yè)有把子力氣就能干。其實不然,接觸網是各種“點、線、面”關系的集合體,需要足夠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嫻熟的操作技能。憑著粗活細干、重活巧干的一身“絕活”,何軍成了關鍵時刻挑起現(xiàn)場施工大梁的“關鍵先生”。
小曲線半徑四跨絕緣關節(jié)的調整是接觸網施工中的高難度環(huán)節(jié),常常忙上幾天都調整不好。何軍與工友們反復試驗,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從調整絕緣關節(jié)的腕臂底座入手,僅用半個小時一次就可調整到位。支柱整正“一吊準”,腕臂安裝“一拉起”,接觸網計算“一門清”……正是有了這么多的施工“絕活”,何軍才敢在關鍵時刻攬下困難重重的“瓷器活”。
十多年來,何軍先后參加了10多條干線電氣化鐵路的建設,和工班工友們一道完成產值1.05億元。把創(chuàng)新當成樂趣
從小改小革到QC攻關,樂此不疲攀登電氣化施工的技術高地
何軍是一個平時愛琢磨的人。每當他的改革發(fā)明在施工生產中產生效益,他就有一種成就感,并被這種成就感不斷激勵著攻克下一個施工難點。
鋼絞線“打回頭”是接觸網施工不起眼的小活兒,都是用鉗子擼著細鐵絲圍繞鋼絞線繩頭纏勻碼齊,容易傷及鐵絲的鍍鋅層而減少使用壽命。于是,何軍用一小塊電木板制作了一個“綁扎線板”,在中間按比例打兩個眼,把細鐵絲穿繞進去,綁扎時只須轉動木板就可完成,既避免了綁扎鐵絲的鍍鋅層脫落,又節(jié)約了一半工時,得到了接觸網專家們的肯定。
參加工作以來,何軍一直是企業(yè)QC小組的骨干成員。結合施工實際,他先后提出了《倒牽牛法架設承力索、導線》、《網外線雙支并掛時等張力緊線法》、《利用安列配合快速架設網外線》等20多項合理化建議,解決了在既有線電氣化施工的一個個難題,被項目總工贊譽被“文武雙全的人才”。
然而,一旦提起家庭、妻子和兒子,何軍卻心存愧疚。由于武嘉線、浙贛線施工工期緊張,他在1000天里僅僅回家了10天,只能默默地為需要照顧的父母和長年有病的妻子送上遠方的祝福。兒子何佳已經9歲了,只能對著照片想著爸爸的模樣,就連畫的小熊都有幾分何軍的神色。也許,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就跟小熊一樣可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