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弊
絕大多數企業(yè)缺乏自建渠道的實力和能力
李政權 渠道及弱勢品牌營銷專家
自建渠道能增加企業(yè)對渠道的控制力,能使企業(yè)繞過超級終端和中間商,令他們無法盤剝企業(yè)的銷售利潤,這種說法當然沒錯,但是,這種認識并不全面。廠家自建銷售網絡雖能更有效地掌控市場,但其前期投入非常高昂,對公司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后期維護費用亦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只有像格力這樣財大氣粗、有眾多經銷商做后盾的廠商,才更適合采用這樣的手段,對絕大多數廠商特別是中小企業(yè)來說,自建渠道弊大于利。
自建渠道會削弱企業(yè)競爭力
實質上,絕大多數企業(yè)都缺乏自建渠道和管理渠道的實力和能力。對這些企業(yè)來說,拋開大賣場等現代渠道來自建渠道,無異于拆掉自家的“長板”去補“短板”,只能把自己越補越“短”。有些企業(yè)資金非常有限,在產品上投入一點,在渠道上投入一點,在營運上再投入一點,結果什么都得不到重點照顧。有些企業(yè)根本沒有搞清楚自己的競爭力在什么地方,就去自建渠道,不能將自己最優(yōu)勢的資源集中在最擅長的地方,反而使自己最在行最強勢的業(yè)務得不到進一步強化,削弱了企業(yè)的競爭力。另外,自建渠道要增加大量的人力和銷售成本,使企業(yè)成本居高不下。絲寶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案例。為了和寶潔公司的產品在中國市場競爭,絲寶集團就采用了自建渠道精耕細作市場的方式,產品銷售鏈非常龐大。到目前為止,它的成本仍高達銷售額的30%以上。眾多中小企業(yè)根本沒有絲寶這樣的實力,承受不起自建渠道的高昂成本。
自建渠道浪費渠道資源
俗話說,行業(yè)有分工,術業(yè)有專攻。渠道資源一抓一大把,對于并不擅長渠道運作的企業(yè)來說,如果你還要搞重復建設,與專業(yè)的渠道商去競爭,難度可想而知。很多企業(yè)主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渠道控制力加強,不讓超級終端盤剝了,企業(yè)能省下一大筆錢。可事實上,假如你進了家樂福,一年可以銷售200萬元,利潤只有5000元,自建渠道后,你有可能連5000元都賺不到。一方面,不進主渠道,銷售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利潤總額也自然會受到波及;另一方面,通過自建渠道而獲得的利潤,有可能用在人工成本的增加上,用在鋪貨上,用在終端的維護上,用在渠道的管理上,同時,本來可以讓渠道商先行墊付的一大筆終端要約成本,現在也需要自己直接現付。很多企業(yè)的老板甚至沒有厲害的銷售人員賺得多,也是不爭的事實。我所熟悉的一個企業(yè),一年有5000萬元的銷售額,卻虧損200多萬元,但是,這個企業(yè)的大區(qū)經理卻可能通過各種手段,每年有上百萬元的收入。由此可見,渠道運作的風險也是相當大的,這與渠道管理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有很大的關系。
有一家做小食品的企業(yè),當家樂福、沃爾瑪剛剛登陸中國時,其產品就進了這些大賣場。做了幾年后,老板發(fā)現,自己拼死拼活地苦干,卻沒有多少利潤,于是決定自建銷售渠道。他召募了一大批終端人員跑店、掃街,還增加了很多銷售網點,企業(yè)效益卻不斷下滑。經過深刻反思后,他終于明白:自己的產品更適合在超級終端銷售,街頭巷尾的雜貨店并非自己的主渠道。在現代渠道鋪貨時,他有能力和精力對其進行很精細的服務,自建渠道后,對渠道的維護能力卻跟不上,致使產品的價格體系非常亂。另外,企業(yè)的人力資源儲備及人員技能都達不到自建渠道的要求—— 以前的銷售人員主要是做現代渠道的,他們習慣于與家樂福、沃爾瑪等超級終端打交道,現在讓他們去與夫妻老婆店打交道,他們無法適應。
如果一個企業(yè)老板無視自建渠道的種種弊端,非要一意孤行自建渠道,那么,有四點需要他細細思量:第一,他要認真地問問自己,有沒有能力建設和管理渠道?第二,它營渠道是否完善,自己是否非得自建渠道?第三,自己的產品、企業(yè)和品牌對社會資源的整合能力如何?第四,目前整個渠道建設的主旋律和發(fā)展趨勢是什么?在家電、日化等產品領域,現代渠道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從事這些行業(yè)的企業(yè),如果拋開現代渠道去搞自建,很多時候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