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美運營兩年后,丁健一行人選擇了回國。
“因為我學的是信息專業(yè),一到美國就開始接觸因特網。當時就感受到因特網可以作為一個信息傳遞的橋梁,盡管在美國那時候還只局限于學生里面。但我感覺到這樣一個東西,如果在中國的話,可能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因為它這種非常自由化的一種媒體環(huán)境,不管是對高校學生或其他年輕人,還是對整個商業(yè)人士,都是一個新的比較低價的傳播方式,可以很快地得到普及。”
丁健的感覺確實沒有錯。實際上,回國才是亞信迅速發(fā)展的開始。難怪雖然成立和上市都在美國,但田溯寧和丁健始終認為亞信是一家中國公司。
1996年1月,中國第一個互聯(lián)網骨干網絡chinanet建成。包括后來出現的新浪、網易公司在內的今天中國大約70%的因特網信息,都是在亞信構建的網絡上傳輸。
“我雖然那時候就感受到這個東西的潛力應該是在的,但是再怎么預測,坦率地講,沒有預測到它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 至今說起這個,丁健都覺得有點出乎意料和不可思議。在這之后,令丁健沒有想到的事接二連三地發(fā)生。
如今,亞信控股下面已經有三大塊業(yè)務:亞信科技、聯(lián)想亞信、新業(yè)務領域,是集團化經營的方式了。軟件方案和服務涉及IP、VoIP、寬帶、無線、3G等等技術領域,包括:電信級網絡解決方案;業(yè)務支撐系統(tǒng)(計費、經營分析、客戶關系管理、商業(yè)智能分析等);電信增值應用系統(tǒng)等。
根據財報預告,亞信公司預計2005年全年凈收入增長30%以上,將達到9000萬至9300萬美元。
很累的CEO
有著中國Internet建筑師之稱的丁健是美國加州Hass商學院的EMBA,有深厚的技術背景。在去美國之前,他還曾是北京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
而1999年對于丁健來說,可謂是人生的一次重大挑戰(zhàn)與轉折。就在這一年,身為首席技術官的他接任田溯寧,出任公司CEO。
”我差不多可以說是從學校直接創(chuàng)業(yè)的,而在這之前一直搞技術,管理經營對于我來說是什么也不懂。“不過,亞信在“什么也不懂”的丁健領導下,進入了另外一個時代。
2000年3月3日,在丁健的操持下,亞信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當日股價上漲314%,收盤于99.56美元,融資1.2億美元,成為納市當天最成功新股。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亞信成功投資英斯克公司,全資收購廣州邦訊科技有限公司,收購太平洋軟件公司核心HRM&BI業(yè)務,以及后來置換聯(lián)想集團IT服務業(yè)務,實現了自己的戰(zhàn)略轉移。
“本來我們可以有更好的發(fā)展,但是不幸的是趕上了整個IT行業(yè)的低潮,這是我們比較遺憾的事情。否則的話,我相信亞信這支團隊所取得的業(yè)績應該遠比現在無論從數字還是股價上所表現出來好得多。”在分析亞信問題時,丁健不無感嘆。
盡管轉型后的亞信就目前來說,發(fā)展已經不錯,但丁健認為,如果不是由于外在原因,亞信的步子也許可以邁得更大些。
“有市場的原因,還有我既要干活,又要把不懂的東西學明白,付出等于比一般人多一倍,所以在CEO的日子里,我真的很累。”
不再為主
“讓一個沒有管理經驗的人,完全依靠學習來帶領公司成長風險很大,作為一個投資人,作為一個股東,我不愿意讓自己的公司被這樣一個CEO繼續(xù)帶下去。與其自己不停地學,不停地付學費,還不如請一個已經學好的畢業(yè)生來做。”
于是,2003年4月1日,丁槳不再是亞信的主人”。愛立信原執(zhí)行副總裁張醒生接替了他的職務,而丁健則成為亞信的董事長。
“現在,亞信已經成了他們的孩子,我自己,要跟亞信保持好一定的距離,我要把握好這個分寸。董事長(chairman)就是chair上的man,‘坐凳子的人 ,他沒別的事情,就是召集會議,沒有多大的權力,真正的權力在CEO手里。我是代表董事會召集會議,但我也只有一票權,不比其他的董事權力大。”
可以看出,丁健卸任CEO后的一番演講,表現得非常“懂事”與大度。
在《時代人物周報》表示出要采訪丁健意圖之后,亞信市場推廣部經理張小芊說:“我們董事長對私人問題一般很少談,而涉及一些公司現狀的問題,他作為董事長是不會回答的。他認為那是CEO該回答的問題。”
“我做CEO最大的缺點,就是我太不強硬了?赡苡行┓矫,特別是對待錯誤,對待管理上的失誤方面容忍幅度比較大。應該說,我在工作中不應該算是很強硬的管理者。我如果再做一個公司,我相信會比我以前要強硬一些。”
丁健說,退下來后,從壓力來講,稍微小一點,可以有更多一點的時間看一下更遠的、更大的環(huán)境方面的事情。以前作為上市公司的老總,壓力比較大,每天要想怎么樣能夠跟股民有所交代,每個季度的數字有很大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