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尊重的感覺是多么美妙啊,李欣心里暖洋洋的。然而好景不長,一天夜里,在李欣幫小女孩補完功課正準備離開老板家時,女老板丈夫說有事和她談,將李欣叫到他的臥室,要趁女老板不在家之機,對她試圖不軌。
情急之中的李欣給了他一記重重的耳光,繼而李欣的淚水傾瀉而下……她知道,自己該“畢業(yè)”了。
離開女老板后,李欣投奔到寶安區(qū)一家臺資服裝廠。在那里,她把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淋漓盡致地發(fā)揮。4個月后,她便被提升為車間課長,薪水也由開始的1200元漲到了2000元。
1998年年底,就在辦公室的同事透露說老板準備讓李欣做主管時,她卻“不識抬舉”地先炒了老板的魷魚,因為她的終極目標是自己做老板,而此時的她已經(jīng)積累到一部分資金。
走出那家臺資企業(yè),李欣在朋友幫助下租到一個門面,開始做自己的服裝生意。她的服裝店很小,僅有8平方米,擺上兩臺半舊設(shè)備和各種時裝書籍后,剛夠她和雇用的一名打工妹轉(zhuǎn)動。開始李欣只能通過熟人做一些比較簡單的服裝,或者給別人加工、拆改衣服,很少有來上門訂做的客戶,因為幾乎沒有人相信李欣這個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小師傅。
為吸引顧客,后來李欣實行不收訂金、客人試穿滿意后再付款的辦法來爭取訂單。李欣也知道這樣做是有風險的,因為客人只要隨便指出對某個部位不滿意,這套衣服就積壓下來了,這對于資金嚴重短缺的她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但李欣必須這樣嚴格要求自己,她情愿一天只能做一套服裝,只要這套衣服能夠贏得客人的肯定,對她來說就是成功。
有一次,一位女士訂做了一套秋裝。李欣做好后她卻說自己要的不是這種尺寸,李欣拿出記錄給她看,她就是不承認。李欣甚至央求她,說:“大姐,這衣服你不要誰要哇,我剛開業(yè)不久,請你支持我一次,就一次,好嗎﹖”
李欣幾乎哭出聲來。而那個女士卻沒好氣地說,除非你拆了重做。
李欣如獲大赦,趕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把衣服送到那個女士家里時,那位女士驚訝地說怎么這么快□試穿之后這位女士感到非常滿意,后來她成了李欣的熟客和朋友,而且還給李欣介紹了很多顧客。
轉(zhuǎn)眼到了1999年,這時的李欣已擁有一間80多平方米的大店面,增添了10多臺新設(shè)備和9名固定員工。此時她不僅接零星顧客的生意,而且還聯(lián)系上了幾家銀行、學校以及商場、酒店,專為他們做員工制服,服裝店的生意日漸紅火起來。
用“寵物服裝”叩開財富之門
李欣說:“沒做過小老板你就體味不到那份艱辛,白天,我要親自出去到一些單位跑單,晚上又得熬夜設(shè)計各種制服、保安服或校服。有時一個設(shè)計做完,已是第二天早上,只好用冷水洗一下臉,又匆匆出門。每次設(shè)計好的樣式,還要做出一件樣品拿給客戶看,對方滿意后,才能照單大量生產(chǎn)。雖然做老板很累,但也很快樂,畢竟是在為自己打工。”
就這樣,李欣帶領(lǐng)手下員工拼搏到2000年,她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 30多臺機車設(shè)備和近40名雇員,漸漸將服裝店擴展成了一個小規(guī)模的工廠。
就在李欣雄心勃勃地準備大干一場時,服裝行業(yè)的競爭卻日趨激烈起來,這時深圳冒出了許多港臺獨資的服裝公司,而他們憑著手里資金實力雄厚,將制服的加工價格向客戶壓得很低,為了“吃掉”李欣她們這些小廠,那些同行寧肯不賺錢也要想方設(shè)法將訂單拉到手。他們不僅擁有一批資深服裝設(shè)計師,而且生產(chǎn)設(shè)備也很先進,在殘酷競爭中,李欣敗得很慘。賺到的錢根本不夠支付員工薪金,她漸漸便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此時的李欣知道,想在激烈競爭中站穩(wěn)腳,只能另辟蹊徑了。
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幾年后,李欣已漸漸培養(yǎng)出對市場較為敏感的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