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凱旋對東方廣場項目為數(shù)不多的描述中,她說是“兩個女生,從一幢小樓起步,做成一件轟動的大事。”那時她和張培薇為董建華下屬的東方海外公司尋找地產(chǎn)投資項目,完全靠直覺在長安街上找到兒童電影院,卻發(fā)現(xiàn)按照政府規(guī)劃,必須要下周圍1萬平方米的面積整體開發(fā),出乎意料的周凱旋也施出出乎意料的一招:全面吃下王府井至東單“金街”與“銀街”之間的10萬平方米的地段,然后轉給李嘉誠先生投資。
這件“轟動的大事”成為周凱旋另外一種生活的開始,此后,她的生活中最主要的元素就都成了“大事”。
香港IT投資熱潮,TOM創(chuàng)下的投資神話中,周凱旋是一直是李嘉誠先生最重要的參謀伙伴,以致于香港《壹周刊》曾大做頭條:富豪知己力斗太子。TOM的跨媒體收購戰(zhàn)車,一路從專業(yè)網(wǎng)站到戶外廣告,從報紙、雜志到電視,直到今天尚未見稍有停止的收購步伐中,周凱旋偶露身影,都是在最重要的決策關頭。被周凱旋選中,參與早期Tom.com(即TOM集團互聯(lián)網(wǎng)事業(yè)部)工作的娛樂明星朱時茂至今還記得4年前的“周老板”:思路清晰,聰明過人。
或許,這世界上數(shù)以十億計的民眾生活,其實是極少數(shù)人決定的結果,這就是資本世界公開的秘密。
從東方廣場之后,周凱旋就和這些極少數(shù)人站在了一起。他們的手指向什么行業(yè),什么行業(yè)就蓬勃興盛;指向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變成金礦。借資本之力,他們決定地球的轉速,也用改變世界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的生活,周凱旋們幾乎生活在另外一個高高在上的世界。
在廣州、青島、昆明、鄭州等等城市大街上等車的年輕人,不一定知道身邊的路牌廣告是周凱旋收購到TOM集團的;163.net電子信箱每天收發(fā)著數(shù)以百萬計的e-mail,用戶不一定知道這家公司是周凱旋委派王兟收購的;羊城報業(yè)、三聯(lián)書店、華娛電視、雷霆無極游戲……這些實體每天每夜都在相當程度上流轉著周凱旋的錢,而她最近喜歡投資的則是古董。就連最刁鉆的記者都問不出她到底投資了多少家公司,“我也經(jīng)常會拿我信得過的人的名義去做些其他的事。”周凱旋說。僅僅她在TOM集團股份的市值,就曾經(jīng)超過上百億港元。
沒有性別的香港女人
采訪當日,是周凱旋基金會一項鼓勵青少年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頒獎大會。周凱旋基金會主要資助的對象為大陸貧困地區(qū)的教育對象,其中包括“明日女大學生”、“明日女教師”等在內(nèi)的多個獎項特別為女孩子設立。
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慈善基金會,并不像周凱旋的慣常作風。面對這個話題,周凱旋忽然顯得有些黯然卻又不失決絕,“這個問題我其實思考過很長時間,但我想過,如果連我自己都不敢拿出勇氣來,她們怎么接受我的幫助?她們怎么在以后有勇氣去面對別人的目光。”
事實上,周凱旋一直所刻意展示出來的,是一個中性的商業(yè)人物,以周凱旋本人的名義為女性號召,周凱旋基金會堪稱是她唯一的特例。
然而,性別特征在周凱旋的生命歷程中的特殊含義是誰也無法抹掉的。當她穿著束腰外衣和藍色短襪上學的時候,路人看到的是香港拔萃女書院的小學生;當她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時候,同學們看到的是豆蔻年華的女留學生;當她在上世紀90年代,一周一次,往返于北京-香港的時候,北京的生意人看到的是香港來的女打工仔。
周凱旋到現(xiàn)在還在忿忿不平,“那時候我也是為董先生這樣的大公司做事情啊,但他們就是覺得那時候來北京的香港人,是在香港混不下去才來大陸的‘矮仔’——你知道嗎?香港罵人的話:矮仔——他們就是覺得我低人一等!”
“矮仔”是北京留給周凱旋最大的傷痛,商業(yè)文明早就相當發(fā)達的香港,女性身份也是劣勢。一個小小的例子就是香港著名的商界政界女性,十有八九都是在原姓名上冠以夫姓的四字姓名,而從未公開婚姻狀況、三個字姓名的周凱旋在其中顯得尤為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