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既是普通勞動者的休閑日,也是蘊含商機為商家所看重的“商業(yè)”日,這天,總面積達2500平米的建陶營銷大店———沈陽奧米茄歐洲瓷景館在東北陶瓷城隆重開業(yè)。位于沈陽近郊的東北陶瓷城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陶瓷建材城,擁有多家超1000平方米的體驗館、復興館、思想館等陶瓷營銷大店。近年來,建陶一線品牌在全國一類城市不斷建立大型、豪華的各種陶瓷展示館,各“館”面積少則一千多平方米,多則五、六千平方。據(jù)悉,大店的推出為商家?guī)砹瞬凰椎匿N售業(yè)績,與過去相比,銷量成倍增長,位于北京的某“館”,去年的銷售額超5000萬元。誘人的銷量、良好的效果,一方面促使嘗著甜頭的各廠商加強復制各“館”的速度,另一方面也引發(fā)了其他陶瓷廠商的濃厚興趣,建大店,似乎成了中國建陶終端營銷的大趨勢。
從中國建陶營銷的發(fā)展之路來看,建陶大店的出現(xiàn)與流行似乎成了一種必然。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只要有鋪位、有店面,能拿到貨,不愁無銷路沒人買,坐在店鋪前就有錢賺,那是因為物質(zhì)稀缺,供不應求。隨著陶瓷產(chǎn)能的增加和人們品牌意識的增強,建陶專賣店則成了市場新寵。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消費者在文化方面,在購物時追求體驗方面,對建陶銷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店現(xiàn)身于建陶市場,也可謂應運而生。
同時,從民族的心理來看,大店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順應民意。國人素來以“大”為好,俗話說“十大九不輸”,“大”與“贏”相連,“大”給人以信心。同樣,相對于小店來說,大店更是一種信心,一方面可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加強廠家與商家的互信,大店還可充分展示陶瓷產(chǎn)品的自身特點和搭配美及優(yōu)雅之設(shè)計空間。
另外,前幾年,超市鋪貨的方式在建陶市場一度頗為流行,有的超市頗為牛氣,對建陶產(chǎn)品的入駐,設(shè)置了較高甚至有點離譜的門檻。其實,超市是一種泊來品,是泊來的銷售方式,用在建陶方面不一定適合中國市場的實際,也不符合國人消費心理。建材超市在國外發(fā)展較好,這是不爭的事實,與國外消費者休閑時間多,注重個性化、推祟差異化,設(shè)計師成本高而樂于自己動手的特點密切相關(guān)。中國的消費文化則相反,國人喜歡從眾、隨大流,裝修時缺少主見,偏重于設(shè)計師的建議,受樣板房的影響較大,這就為以體驗式空間為賣點的建陶大店的蓬勃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市場基礎(chǔ)。
有道是“大店裝(做)渠道,小店裝(做)產(chǎn)品”,不論是跑工程,還是跑小區(qū),還是做上門零售,大店的成交率都高。大店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象征,可給人以更多的安全感、信賴感,而這也恰恰是消費者所需要的,尤其是大單的工程業(yè)務,售后有了問題,不怕賣方不兌現(xiàn)服務承諾———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更何況還是大“廟”。相對于做產(chǎn)品來說,做渠道的境界自然更高,從這一角度來看,也就不難理解,建大店為何會成為中國建陶終端銷售的大趨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