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企業(yè)根據自身特點,造出了各式各樣的電熱窯。
上月11日,在陶瓷業(y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德化先達瓷廠一條直徑達22米的電熱隧道窯生產線建成投產,加上之前投產的一條直徑16米的電熱隧道窯,該公司用電窯徹底替代了原來用天然氣做燃料的隧道窯。電熱隧道窯投產后,不僅產品色釉穩(wěn)定,成品率也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益相當明顯”,該公司負責人葉永貞興奮地對記者說。
臻峰陶瓷有限公司的廠房寬大,該公司設計出旋轉窯,窯體圓中心豎一大軸,用鐵板把窯體加固,窯體固定,窯車繞窯體環(huán)形運轉,窯底靠滾珠轉動。但先達瓷廠廠房水泥柱子較多,電旋轉窯在那里就沒有地方落腳了,于是窯爐師傅們靈機一動,在窯車下直接裝上帶輪子的軌道,窯車沿圓形的軌道運轉,只要設計時繞開障礙物,圓形的電熱隧道窯,直徑可達幾十米。據窯爐師傅介紹,現在德化最長的圓形電熱隧道窯直徑達26米,陶瓷產量非常大。
老名頭新技術
不過,電熱燒瓷的最高溫度在1200℃以內,用于出口工藝陶瓷的生產是比較適合的,溫度再高上去,發(fā)熱元件的壽命、燒瓷成本都將受到影響。
在難題面前,德化企業(yè)“見招拆招”。在德化隆南陶瓷有限公司的車間內,記者看到一種電氣混燒窯,自動控制盤上顯示著窯內各段的溫度,該公司總經理李文溪說:“1200℃以內用電燒,如果有的產品需要再高的溫度,則在高溫段加入少量天然氣混燒。這樣一來,既可以滿足生產需要,成本的控制也比較理想。公司兩條50米長的電氣混燒窯,每年可節(jié)約成本20萬-30萬元。”
德化一家大型陶瓷公司則成功研制出大體積工業(yè)微波爐燒結陶瓷技術,該種燒法溫度可達1350℃,與常規(guī)窯爐燒法相比,可節(jié)能30%-50%。據該項目負責人鄭新煙介紹,大體積工業(yè)微波爐是利用微波電磁能較強的穿透力,直接深入到樣品內部,使樣品的中心溫度迅速升高,達到著火點并引發(fā)燃燒,最終完成燒結反應。
今年初,全自動控制電熱高溫隧道窯在德化儒苑禮品有限公司開發(fā)成功。“燒成溫度在800℃以下的,使用的電熱體是鐵鉻鋰的電爐絲;在800℃-1200℃的,使用的電熱體是硅碳棒;在1200℃以上的,使用的電熱體則是U型硅鉬棒。”作為德化首創(chuàng)全自動控制電熱高溫隧道窯的企業(yè),面對前來取經的同行,儒苑禮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添福毫無保留地將有關技術介紹給他們。
全自動控制電熱高溫隧道窯利用窯具新產品、先進的儀器設備、科學布置各種特性的電熱體,首次解決隧道窯 陶瓷燒成中不同階段需要不同溫度和發(fā)熱體壽命短的難題,最大化利用電能,延長窯爐使用壽命,對生產高溫陶瓷的企業(yè)極具推廣意義。
專家觀點:新技術新優(yōu)勢
對于德化新的電窯技術,專家分析指出,新電窯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集中在多個方面。首先,電能是國際上公認的清潔能源,能實現環(huán)境保護要求,而用油、氣作為燃料,燃燒的同時會排放出大量的含硫有害氣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其次,電熱生產線自動化程度較高,生產安全,對溫度的控制較為準確,能控制在±l℃范圍內,這種條件下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高,而且這種方式不會產生傳統(tǒng)柴油生產線上油污染殘留在瓷表面的弊病,成品率高;
再次,由于自動化程度高,這種方式對電熱生產線工人技術要求低,產品燒制質量不再依靠在生產線上掌握火候的“技術”人員,而是依靠自動化的程序控制;
第四,裝窯和出窯的操作方便,改善了操作人員的勞動條件,減輕了勞動強度,窯和窯具都更耐用;
最后,因為窯內不受驟冷驟熱因素的影響,所以窯體使用壽命長,一般5—7年才修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