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陶瓷是人類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璀燦明珠。滄海桑田,逝者如斯川。完好無損保存至今者甚少。大部分古瓷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壞。修復古陶瓷是一項傳統(tǒng)技藝,當古陶瓷成為香餑餑時,古陶瓷修復技藝就應運而生了。我們說的修復一般指的是商業(yè)交流修復,顧名思義,就是把破損殘缺的古陶瓷修復的完好如初,恢復其原始完整風貌,起到 商業(yè)交流的作用。在博物館里,人們凝視的絕世名瓷,曾經(jīng)是粉身碎骨、殘缺不全,如今卻精美絕倫,不免讓人們以為是天方夜談。
對高古器的修復,常用的方法是將殘缺處,用玻璃膠調(diào)和用出土器碾制成的粉末加水彩顏料,填充在破損處,使之平整如初,過幾天,再粘上黃泥土,出土物修復就完成了。我朋友閩建陽古街的陳良先生,修復本領甚是了得,他的修復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是古瓷修復專家。有的損壞的器物經(jīng)他的巧手魔術般的修復后,我常誤以為是完器;他的工作室有12平方米,但他的工具并不多,其桌上擺放著幾瓶化學制劑、數(shù)把刀具和噴筆、超聲波清洗機、小鼓風機、水彩顏料、打磨機、加熱器、銼刀等。桌旁有一臺“長風”牌空壓機。他告訴我,雖然粗看修復工具很簡單,但其中的學問頗深。如一條沖口,其修復的技術難度卻較高,要分清洗、加固、做色、噴繪、上釉等數(shù)個步驟,所以一般修復一件器物通常需要一至兩個月。曾有一漢陶大罐,口磕好幾處,修復后,我竟然發(fā)現(xiàn)不了經(jīng)他補過的地方。他說古瓷的修復步驟是這樣的。首先是將原物拍攝寫真,存檔用。接下來是清洗工作。把器物放入超聲波清洗器內(nèi),在清水中加適量化學試劑丙酮微加熱處理,把污績、粘合劑去除。開機2至3小時后污績粘合劑自然脫落。在清洗過程中,應看看清洗機內(nèi)的沉積物中,是否留有古瓷殘片,若有應清洗后確認與該器吻合,再將殘片重新利用,盡量做到原汁原味,還其廬山真面目;要先將沖口內(nèi)的黑色洗掉若無超聲波清洗機,用含氯消毒劑滴在沖口上,一邊用電吹風對準沖口,加快藥水揮發(fā)。陳良說,一般這樣的程序要重復進行多次,才能徹底將線內(nèi)黑績洗出,再用清水漂凈,有時因黑色比較難洗,僅清洗這一個步驟就要花好幾天時間。第二步是進行修復。一般采用的是無色透明選擇用502膠或雙份組環(huán)氧樹脂將古瓷殘片粘接復原,殘缺處用瓷粉加合成材料(聚酯)制成瓷器膩子將底做平,進行補缺。第三步是待古瓷拼裝完整后,再做底色化妝及畫青花等彩色和上釉。釉是一種新型仿釉涂料,如聚酯等。上完釉后器物表面光亮,硬度高,裝飾性強。有時口沿的青花直線,它中間深、二邊淡,有如國畫的墨韻,若隱若現(xiàn),虛中有實。他說在處理口沿時,應選擇手工描與機械噴的工藝相結(jié)合,才能做到天衣無縫。最后是用地板蠟罩光。經(jīng)修復后的古瓷,光彩如初,重現(xiàn)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