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管理的整體性要求,并不意味著連鎖藥店的管理可以不分重點。“清晰的思路和條分縷析的標準化設計,再加上建立在門店實際基礎上重點突出的執(zhí)行,是國內連鎖藥店標準化管理的必由之路。”高普才說。
袁立偉則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將連鎖門店的標準化管理分為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前者包括店面招牌、櫥窗形象、店內設施設備及各種經營證照的定置管理、商品陳設的標準化等方面;后者包括營業(yè)程序的標準化(店員的儀容儀表、接待用語、問病售藥及顧客回訪等)和內部管理的標準化(醫(yī)保結算、營業(yè)款的管理、GSP管理等)。袁立偉坦言,千金金沙大藥房一直以來堅持標準化管理,較好地彰顯了企業(yè)“專業(yè)、便利、可靠”的經營訴求,特別是在企業(yè)并購活動中為有效地實現企業(yè)間的融合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要實現標準化管理,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而且這個目標必須是唯一的。在企業(yè)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可以有不同的階段性目標,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但是在一個較長的經營周期之內,目標必須是唯一的,企業(yè)ERP的設計也必須以這個目標為核心。高普才介紹,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屈臣氏原本是一家大藥房。實際上,這家問世于1828年的大藥房,1989年才在香港開出第一家個人護理用品商店,1994年首次進入大陸在廣州江南西開了第一家分店。屈臣氏通過多年來對中國內地零售市場的深入研究和鉆研,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標準化執(zhí)行方案,并隨著市場形勢的發(fā)展進行了適當的調整,目前在店鋪裝飾方面執(zhí)行的是第五代執(zhí)行標準。然而無論你到了任何地區(qū)的任何一家屈臣氏分店,除了店鋪經營面積的大小與形狀差異,你很難發(fā)現其他方面的變化,店鋪門面、墻壁的顏色、店鋪布局、員工的服裝等都一模一樣。店鋪招牌統(tǒng)一以中文“屈臣氏”與英文“Watsons”組成,在綠色底邊映襯下非常獨特,讓人在很遠的地方就能從眾多的商業(yè)標志中迅速辨認出來。
如何處理好經營目標與發(fā)展目標之間的關系,是國內連鎖藥店標準化管理中的一個敏感問題。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當前很多連鎖門店都在主推高毛利產品,由于店員推薦技巧和口才反應能力的差距,在與工資直接掛鉤的考核制度下,盲目推薦、強硬推薦、不合理推薦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對藥店的品牌形象和發(fā)展目標產生了負面影響。業(yè)內人士呼吁,讓店員促銷“標準”起來,已成為連鎖藥店當前標準化管理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標準”不能唯一,變化適應協調
“標準”不能固定,目前連鎖門店的標準化管理更應注重藥店整體形象和品牌的協調性,并針對不同的環(huán)境和狀況有適當的變化。
對于連鎖藥店的標準化管理,深圳星銀醫(yī)藥副總經理楊澤提出了“變化說”。楊澤認為,“標準”不能固定,也不能唯一,目前連鎖門店的標準化管理更應注重藥店整體形象和品牌的協調性,并針對不同的環(huán)境和狀況有適當的變化。
比如門店終端的產品宣傳,以前以門店廣告位置的好壞確定不同廣告位置的價格,櫥窗廣告往往是價格最高的一種。但現在隨著門店營銷狀況的改變,經營者的觀念正在變化,門店的整體布局已成為第一要務。因此,為了門店整體的干凈、整潔,越來越多的藥店都不再讓廠家的廣告發(fā)布在櫥窗上。再有,門店廣告位置內容的發(fā)布價格也不再單單以位置好壞為標準,而將發(fā)布產品的類別、廣告美觀程度與門店整體外觀以及和連鎖企業(yè)的品牌形象結合起來。
再如貨架產品陳列,以前無論柜臺還是貨架,藥店都是以購買形式出讓給藥企進行產品陳列。隨著對高毛利產品主推的需要,許多藥店又將最好的陳列位置給了主推產品。現在,越來越多的藥店把最好的陳列位置給了合作的品牌產品。而對一些需要店員講解后才能讓顧客購買的產品,則沒有必要擺放在顯眼位置,即使是主推產品,一般也只會以醒目的POP進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