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人認為,金融危機加速了楊致遠的下課。在楊致遠否決了微軟收購的提議后,為抵御投資者伊坎爭奪公司的控制權,雅虎董事們當時會抱成一團,但風平浪靜后,董事會依然要回歸到關注雅虎本身的業(yè)績上來。而這時候運氣不好的楊致遠又偏偏碰到了金融危機,這對雅虎而言,無異于雪上加霜,而楊致遠本身又不具備在困難時期帶領公司往前走的經(jīng)驗,在他擔任雅虎CEO以來,從未明確思考過雅虎在金融危機下應該采取的市場戰(zhàn)略。
作為創(chuàng)始人,楊致遠在面臨公司品牌的消亡和公司發(fā)展大局的取舍時,對自己的“孩子”難以割舍使得他做出了違背股東利益的“逆向選擇”,因而貽誤了讓公司擺脫與谷歌競爭的大好機會。楊致遠雖然保住了雅虎的品牌,但他違背了公司治理的最基本的原則,即實現(xiàn)股東價值的最大化。
楊致遠的優(yōu)柔寡斷把雅虎徹底推到了今天的困境,而他自己也成了雅虎的“負資產(chǎn)”,“剝離”楊致遠對于雅虎的未來而言,顯然是一個多贏的選擇。英國《經(jīng)濟學家》雜志去年11月14日撰文指出:楊致遠必須“下課”。因為他不僅沒能帶領雅虎走出困境,反而使公司陷入更深的泥淖中。
終于,在11月18號,楊致遠宣布辭職,這給困境中的雅虎帶來了一線生機。
楊致遠辭職的消息一傳出,雅虎股票大漲,市值增長了18億美元,給微軟重啟收購談判掃除了障礙。不知道作為雅虎的“父親”的楊致遠看到這樣的結果內(nèi)心該有怎樣的感慨。今后,楊致遠將會回到他“雅虎酋長”的老位置上來,不過,他對雅虎未來的戰(zhàn)略和遠景將不再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有一個評論說得好:當初楊致遠成功,只不過是他在正確的時機站在了正確的位置上。創(chuàng)業(yè)可以靠一時的激情和一點聰明勁,可是守業(yè),卻要靠的是企業(yè)家的素質(zhì)。而在這方面,楊致遠還欠缺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