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近年來,在景德鎮(zhèn)這座陶瓷藝術的殿堂里,涌現(xiàn)了一大批年輕人,他們朝氣蓬勃、富有激情,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他們從前輩手中接過了傳承陶瓷文化的重擔,不斷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日益成長為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海洋里的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令陶瓷文化這朵中華文化的奇葩開得更多絢麗多彩。本文講述的是這批年輕陶藝家們的代表人物之一——江西省勞模、省工藝美術大師汪洋的故事。
在景德鎮(zhèn)青年陶藝家當中,汪洋可謂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雖然從事陶瓷藝術創(chuàng)作的時間不長,但年輕的汪洋卻獲得了江西省勞動模范、“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江西省職工職業(yè)道德建設十佳標兵”、“瓷都十大杰出青年”、“江西省職工自學成才獎”等許多榮譽,擁有了全國青聯(lián)委員、省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zhèn)市青年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秘書長、第八屆江西省青聯(lián)常委、景德鎮(zhèn)瑞普藝術建筑陶瓷研發(fā)中心主任、南昌理工學院、景德鎮(zhèn)市老年大學客座教授等許多光環(huán)。
人們不禁要問,在高手如云的景德鎮(zhèn),汪洋到底有何過人之處,才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
不愧為馬頌良的“關門弟子”
出生在安徽祁門的汪洋,自幼酷愛繪畫,并在黃山書畫院函授學習國畫時期,深得81歲高齡的皖南名聲鼎沸的藝術家馬頌良先生賞識,并破例收其為關門弟子。
與大師結緣,給了汪洋一把走向藝術殿堂的鑰匙。18歲那年,汪洋隨馬老先生來到景德鎮(zhèn),有幸拜見了先生的摯友畢淵明、鄧肖禹等著名陶瓷美術大師。前輩們卓越的藝術成就和高尚的品格風范,讓汪洋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并堅定了投身到陶瓷藝術殿堂的信心和決心。1991年,汪洋進入景德鎮(zhèn)陶瓷職工大學美術系學習。在這里,他如饑似渴地學習,并成功地舉辦了職大首個個人國畫展,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得到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陸如先生的贊賞。
藝無止境,學也無涯。職大結業(yè)后,汪洋謝絕了數個廠家的高薪聘請,毅然北上,赴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師從著名的孫其峰、關寶琮、白庚延、何家英等大畫家。在這藝術的圣堂里,他盡情地汲取知識的養(yǎng)分。他說:“那時候,有過異地客羈的困擾,更有過生活貧困的憂愁,但更多的是學業(yè)精進的欣慰。”在美院期間,他的一幅國畫作品《野趣》,獲得津城舉辦的“首屆東方書畫篆刻藝術國際交流展”佳作獎,選送日本秋田市展出并被收藏。
1995年學成歸來。汪洋回到景德鎮(zhèn),創(chuàng)辦了“驚夢齋”美術創(chuàng)作室,決心如“珠山八友”中的徽籍畫家一樣,在陶瓷藝術領域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
求新思變才是成功之道
汪洋將他的成功之道,總結為四個字:求新思變。
他說,藝術要繼承傳統(tǒng),但不能拘泥于傳統(tǒng),要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繼承,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結合,這是每一位青年藝術家必須選擇的正確路徑。
十多年來,汪洋一直按照自己這一思路前行。他堅持“師古人,師自然”之道,創(chuàng)作出許多既有濃郁生活氣息,又有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他的金獎作品新彩瓷瓶《夢攬黃山》就是他多次到黃山寫生,積累素材,歸來后思考、琢磨、提煉,產生了抑制不住的創(chuàng)作沖動后,創(chuàng)作出的一件充分表現(xiàn)他的創(chuàng)作思想的力作。作品巧妙地利用瓷質的肌理,以濃艷的色調潑寫,發(fā)揮陶瓷料色流動溢暈的特色,采用流、擦、勾、皴、染諸多手法,極好地表現(xiàn)黃山峰巒疊嶂、溝壑層崖,野亭勁松,秋雁云氤的美,并以點、線、面的互襯互融形成了“濃不凝滯,淡不浮薄”的墨韻,將秋季黃山既蕭索又滋潤,既蒼茫又明凈的特點,以夢之情愫,充分地展現(xiàn)了出來,產生了極高的審美效果。他創(chuàng)作的一只名為《美的歷程》的綜合裝飾花瓶,以古彩打底色,用工筆線描手法勾勒《清明上河圖》的局部,而在底圖上開了數個不規(guī)則的白瓷片似的窗口,用潑墨寫意手法畫了幾幅“八大山人”的花鳥。這種創(chuàng)作在內容上打破時空界限、表現(xiàn)形式上采用工寫結合、深淡反差、虛實相映的手法,確實新穎獨特,讓人耳目一新。
這幾年,為了使自己的眼界更加開闊,汪洋到河北定窯、浙江龍泉、江蘇宜興、耀州窯、北方的遼瓷產地等地拜師學習,廣泛吸收了民間姊妹藝術精華,以豐富陶瓷裝飾形式和裝飾語言。尤其是他獨創(chuàng)性地運用高溫顏色釉與釉上國畫斗彩組合裝飾,使作品產生了極高的審美效果。運用這種裝飾手法創(chuàng)作出的《雅集圖》瓷瓶作品上半部采用高溫色釉和結晶釉經高溫形成的自然流淌,形成似竹林似榕樹的效果,下半部深藍色高溫黑釉若水若土,在高溫還原焰氣氛燒成下完成,與中部的雅士相聚的畫面人物栩栩如生,整個畫面明朗鮮活生動,裝飾與畫面相得宜彰,榮獲第五屆國際陶瓷“百花獎”金獎和第八屆杭州西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以此裝飾手法創(chuàng)作的作品《秋山圖》,被景德鎮(zhèn)市政府作為禮品瓷贈送給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馬萬祺先生。
創(chuàng)作與回報社會的完美結合
汪洋常用這樣一句話來警示自己:人活在世界上,重要的不是金錢,也不是物質,而是在這個社會上有沒有價值;對于自己而言,價值既體現(xiàn)在藝術上的不斷提升,更體現(xiàn)在回報社會的能力和心境。
因此,不論自己的藝術水平有多高,也不論自己是否有名氣,汪洋總是把創(chuàng)作與回報社會緊密結合在一起,并且結合的很完美,也很讓人感動。
2005年底,景德鎮(zhèn)珠山書畫研究院與景德鎮(zhèn)市瑞普陶瓷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藝術陶瓷研發(fā)中心,進行藝術化建筑陶瓷的研究開發(fā),汪洋任研發(fā)中心主任。經過一年多的研制攻關,成功創(chuàng)新開發(fā)了高溫窯變、高溫結晶釉綜合裝飾馬賽克,產品符合國家A類建筑產品的標準,在國內同類產品中處領先地位,獲得2007年“江西省新產品證書”、“江西省優(yōu)秀新產品”獎,申報了國家專利(外觀設計),暢銷全國,遠銷海內外。
在驚夢齋陶瓷美術工作室,汪洋先后安排了60多名下崗職工就業(yè),同時將熱愛美術的貧困學子吸收到門下,毫無保留地向他們傳授繪畫瓷技藝,培養(yǎng)他們成才。1999年至今,汪洋還擔任了景德鎮(zhèn)市老年大學客座教授,義務授課累計長達1170多節(jié),為“老有所樂”的事業(yè)作出了無私的奉獻,被景德鎮(zhèn)市老年大學多次評為“榮譽教師”。他還積極組織珠山書畫研究院的藝術家們自辦和參加書畫義賣、義捐活動十余次,為98抗洪救災、為失學兒童、為下崗職工、為抗擊非典、為愛心助殘、為特困戶、為與病魔抗爭的貧困女孩張愛琴奉獻愛心,他個人義賣捐款達10余萬元……
多年孜孜不倦的藝術追求,給汪洋帶來潮水般的成績。他先后接受過《文匯報》、《中國青年報》、《新民晚報》、《江西日報》、上海東方電視臺、江西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專訪和報道,編撰出版的《景德鎮(zhèn)中青年陶藝家優(yōu)秀作品選》、《景德鎮(zhèn)現(xiàn)代陶瓷藝術百家》、《千年瓷韻》、《汪洋、汪洲、汪尚模陶瓷作品集》、《汪洋國畫集》等陶瓷美術畫冊受到的好評如潮。多次成功舉辦個人陶瓷藝術、國畫展,創(chuàng)作的作品曾獲得“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畫”一等獎,第六、七屆上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銀獎,第七、八屆杭州西湖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金獎,第五屆中國瓷都國際陶瓷博覽會“百花獎”一等獎等;創(chuàng)作的多件陶藝作品入選國內外美術作品展并獲得十多項大獎,多件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等博物館收藏。其中,《長青圖》瓷盤被團中央出訪印度時作為國禮贈送印度友人……
在榮譽面前,年輕的汪洋淡定的令人出奇。他謙虛地說,與許多陶瓷大師的藝術成就相比,自己還只是萬里長征剛起步,能夠在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的殿堂里學習、生活、成長、創(chuàng)作,這是此生最快樂的一件事。
在此,祝愿汪洋在陶瓷藝術的天空中展翅翱翔。ㄌ丶s記者 曹幼卿 記者劉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