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公司黑石在短短的三周內(nèi),在美國上市之前的關鍵時刻,獲得了中投公司30億美元的投資,被稱為中國外匯投資史上一個歷史性的事件。而集最早得知消息者、穿針引線者、親赴北京談判者三項重任于一身的,正是梁錦松。2007年1月,梁錦松加盟黑石成為其大中華區(qū)總裁。
梁錦松的家境清貧,后以高考狀元的身份考上香港最高學府香港大學。在火紅的上世紀70年代,他前往革命圣地井岡山考察,直言自己“熟讀《毛澤東選集》”。
不過,在此之余,梁錦松還是個務實主義者。大學畢業(yè)后,他選擇到美資機構工作,借這些機會學習和累積經(jīng)驗,成為香港第一代精于外匯買賣的高手,他膽大心細,判斷準確,使他在外匯買賣上無往不利,成為罕見的“常勝將軍”,也成為花旗銀行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
1996年,已經(jīng)成績斐然的梁錦松受花旗銀行邀請,前往紐約出任花旗銀行總行副主席,但條件是要他移民美國,梁錦松斷然拒絕。當時他的年薪已逾2300萬港幣,是名副其實的打工皇帝。
梁錦松離開花旗銀行引爆了一場人才爭奪戰(zhàn),最終他選擇了美國大通銀行,擔任大中華及菲律賓區(qū)董事經(jīng)理,后又晉升為摩根大通銀行亞太區(qū)主席。
2002年6月,梁錦松棄商從政,出任香港特區(qū)政府財政司司長,每年的薪酬亦由2000多萬港元縮減至240多萬港元,減少了近九成。梁錦松對此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大家都知道政府高層同商界高層的薪酬相差甚遠,但一個人用錢有限。我相信一句話,賺的錢不是你的,用的錢才是你的,一個人用錢不需要太多。”
梁錦松是時任香港特首董建華的手下“愛將”,他加入港府時,被看作是董建華自組班底的重要助手。由于作風平易近人,沒有官氣,梁錦松新上任時受到市民歡迎,香港記者叫他“阿松”,香港市民見到他時也直呼“阿松”。
在商、政兩棲走入人生輝煌的梁錦松,與跳水皇后伏明霞忘年之戀并共結連理,再次使其成為新聞人物,充斥于各類媒體的各種版面上,他以不同的角色演繹著精彩人生。
但“福兮禍所伏”,梁錦松喜歡用另一句話表達:“有多久風流,有多久折墮”。最為“致命”的“買車事件”將梁錦松推上了風口浪尖,犯下政治生涯中最嚴重的錯誤,事件觸發(fā)特區(qū)政府實行問責制后的最大管治危機,最后,梁錦松黯然出局。
離任港府財政司司長的梁錦松沉寂了四年之久,加入黑石使他再次成為中外資本市場溝通領域的要人。從政期間所積累的人脈,以及在退出政壇后的謹慎心態(tài),使梁錦松寶刀鋒利更勝當年。梁錦松表示之所以加盟黑石,是看中其在“全球私人股權投資業(yè)的領先地位和金融實力”。
在談到自己成功的秘訣時,梁錦松道出了六個字:“懂得輸,才會贏”。這也是他的座右銘,憑著這股精神,梁錦松在銀行界縱橫多年,成為香港銀行界最成功的華人管理者。
梁伯韜至今縱橫投行業(yè)二十余年,職業(yè)生涯幾經(jīng)起伏,在亞洲投行業(yè)絕對稱得上是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的職場生涯也是一部典型的勵志類教科書,告訴你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屋村仔”是如何成長為“紅籌教父”的。從一飛沖天的百富勤、到2006年收購電盈股權、2007年8月正式加入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的CVC, 梁伯韜的一舉一動始終備受關注。
當國際頂級私募基金進入中國的同時,亦在搜尋金融圈的重量級人物,而香港金融圈里的“長袖善舞”者,梁伯韜居其一。
梁伯韜在金融界“呼風喚雨”二十余年。1987年,梁伯韜作出了職業(yè)生涯中重要的一個決定,離開花旗自立門戶成立百富勤投資集團。作為一個投資家,梁伯韜獨具慧眼,當鄧小平1992年南巡之后,他看準上海發(fā)展神速,急需資金,在他的率領下,百富勤幫助上海石化、上海實業(yè)等一系列大陸企業(yè)先后在香港上市融資,在亞洲地區(qū)掀起一股勢不可擋的“紅籌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