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說,“李嘉誠”這三個字與財富無關,這個人一定是李嘉誠自己。
對其他人來說,“李嘉誠”不僅是財富的代名詞,還是創(chuàng)造財富的代名詞。
李嘉誠讓人羨慕、嘆服、著迷,因為在時代的輪盤賭上,無數(shù)人輸?shù)袅松狻⑤數(shù)袅巳松,李嘉誠卻總能避過風險,把握機會。他演繹了一個貧寒少年白手起家而成功的經典神話。他為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實現(xiàn)了夢想。
無論是誠實靦腆的街頭推銷少年、勤奮守信的加工塑膠花企業(yè)主、“人棄我收”的地產大亨,還是弄潮新經濟的資產交易者、樂善好施的華人首富、難得半日清閑的高齡老人,李嘉誠的經歷和信念不是尋常人所能探視和把握的。
學習李嘉誠是一種誘惑:普通人、創(chuàng)業(yè)者、有成者……無人能抵擋住這種誘惑。學習李嘉誠是一種挑戰(zhàn):崇拜、模仿、領悟……無法超越的境界挑戰(zhàn)著每一個學習者。
崇拜——聽其言,觀其行
問題是,為什么那么多人熱衷于學習李嘉誠,卻只出了一個李嘉誠呢?
這個世界上,日夜做夢想成為富翁的人不計其數(shù)。在香港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每星期工作7天的人大概也有10萬人,為什么他們勤奮工作了數(shù)十年還沒有出人頭地呢?
李嘉誠的過人之處就在于:當別人不明白的時候,他明白他在做什么;當別人不理解的時候,他理解他在做什么;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李嘉誠的遠見、洞察力、技巧、捕捉機會的能力……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而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商業(yè)哲學——甚至不是能學得來的。
一項調查顯示,在香港年輕人心目中,李嘉誠是超級偶像,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也無法與其比肩。
偶像是用來崇拜的。
選擇崇拜,是選擇了學習李嘉誠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崇拜型學習者的特點是,對他的發(fā)家史、奮斗史了如指掌,將他的警句名言緊記在胸,對他的行為方式頂禮膜拜。
崇拜型學習者明白,知道李嘉誠怎么做容易,真正學到李嘉誠怎么做,能理解李嘉誠為什么這樣做,那是難上加難。
模仿——知易行難
不可復制的李嘉誠,是可以模仿的。
起碼,在剛剛進入塑膠行業(yè)時,他自己就是一個模仿者。很明顯,他是一個成功的模仿者,年輕和善于思考使得他敢于嘗試新事物,發(fā)現(xiàn)并生產塑膠花很快就讓他在行業(yè)中樹立了領袖地位,并為他積累了相當?shù)呢敻弧?/p>
李嘉誠并不吝惜對外重復闡釋自己的方法論:發(fā)展中不忘穩(wěn)健,穩(wěn)健中不忘發(fā)展。
聽起來簡單得近乎空洞的理論,讓學習者無所適從。
但對于那些模仿者,在缺乏更清晰的價值觀描述下,無論是他的多元化戰(zhàn)略還是低買高賣的手段,都很容易被誤解為機會主義的財技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