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蓓蕾

1900-1920年 馬少宣作水晶內(nèi)畫張謇肖像鼻煙壺 10.9萬美元 2008年紐約佳士得春拍

清乾隆 御制銅胎畫琺瑯西洋人物圖鼻煙壺16.9萬美元 2007年紐約佳士得秋拍
秋水
“過了一會兒,我看他伸著手在衣服里掏,掏出來一個鼻煙壺,放在桌上。又往里掏,掏出的是一個煙碟,也放在桌上。
他坐了一會兒,把鼻煙壺拿起來,找開蓋子,又伸進去,由壺里舀出一些鼻煙,放在煙碟上,他看了看,似乎是覺得不夠,又把蓋子上的勺再伸進去,又舀出一些,也放進煙碟里,然后把壺蓋蓋好。
他用右手的食指,在鼻煙上一按,食指蘸上了鼻煙,然后把拇指合到食指上,稍一摩擦,拇指上也有了鼻煙。他先用拇指堵在右鼻孔上,用力一吸,這拇指上的鼻煙,大部已入了鼻子。他又把食指堵在左鼻孔上,也是用力一吸,這食指上的鼻煙,也進入了鼻孔。如此反復兩三次,手指上已沒有鼻煙了。
他很安靜地坐在那里,仿佛是極為舒適的樣子。
他坐了不久,起身到各桌上,周旋了一次,回來不久,大家都來,都把自己的鼻煙壺放在座前,大家批評了一陣,就各自走去了。”
臺北故宮博物院那志良先生記述小時候祖父在茶鋪子使用鼻煙以及與同好玩賞鼻煙壺的情景,如今早已不見,然而這一風氣“在清末、民初的時候,是風行一時的事”。
時代變遷,紙煙的出現(xiàn)替代傳統(tǒng)鼻煙,鼻煙壺也失去了實用功能,現(xiàn)今人們甚至不知道鼻煙壺該如何使用。鼻煙壺風行清代近300年,在皇帝首倡之下,歷朝宮廷、民間大量制作,為我們留下了不少遺物。退出歷史舞臺的鼻煙壺,因其所使用的豐富材質(zhì)、精巧的制作工藝和裝飾藝術(shù),吸引了收藏者的興趣。
清末,中國鼻煙壺即受到歐美收藏者的關(guān)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紐約、倫敦藝術(shù)品拍場已出現(xiàn)私人收藏的鼻煙壺專場拍賣會。蘇富比、佳士得70年代進入香港拍賣市場后,頻繁推出中外收藏家的鼻煙壺珍藏專拍,但因中國內(nèi)地藝術(shù)品收藏的中斷30年,早期歐美、香港市場的流行風潮并未在內(nèi)地引起回響。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內(nèi)地藝術(shù)品拍賣興起,研究者、從業(yè)者、收藏者才逐漸關(guān)注到鼻煙壺。
內(nèi)地鼻煙壺收藏、研究起步較晚,收藏群體成長緩慢,此項收藏一直是外熱內(nèi)冷。隨著近幾年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藝術(shù)品行情持續(xù)飆升,鼻煙壺的價格也大幅上漲。
不少收藏者、研究者認為清代鼻煙壺是集中國清代各種工藝制作技藝之大成的藝術(shù)品,傳世鼻煙壺的材質(zhì)、紋飾、造型工藝多到不勝枚舉。然而,鼻煙壺自清代開始各地民間就大量制作,存世品質(zhì)量參差不齊,真正具有較高收藏、研究價值的鼻煙壺畢竟是少數(shù)。
20世紀50至80年代,內(nèi)地文物藝術(shù)品肩負著賺取外匯的重任而被大量銷外海外,相當數(shù)量的鼻煙壺流入了海外收藏者之手,現(xiàn)今歐美、新加坡以及中國香港、臺港等地的收藏量不容小視。隨著文物海外回流的熱潮,當年散出的鼻煙壺順勢回流。2000年以來,紐約、倫敦、香港、北京四地的鼻煙壺拍賣價格走勢穩(wěn)定,行情主要由幾位重要的中外鼻煙壺收藏家藏品專拍推動。2004年李公偉夫婦珍藏鼻煙壺專拍后價格上漲跡象明顯,至2010年瑪麗與莊智博藏鼻煙壺專拍,行情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紐約、香港、北京的鼻煙壺拍賣現(xiàn)狀
20世紀70年代以來,鼻煙壺的主流拍賣市場長期在紐約、香港等地區(qū)。資料顯示,20世紀70至90年代,香港市場鼻煙壺上拍的場次居首,大量歐美、港臺地區(qū)的老一輩鼻煙壺藏家均選擇在香港拍賣藏品。早期香港市場拍賣過的鼻煙壺情況因資料缺乏,難以計數(shù),從1993年出版的《蘇富比二十周年》精品圖錄所收錄的鼻煙壺可略窺一斑。該圖錄收錄藝術(shù)品708件,鼻煙壺有57件,約占總數(shù)的8.05%。57件鼻煙壺的材質(zhì)涉及玻璃、葫蘆、琥珀、雕漆、珊瑚、象牙、椰殼、瓷、紫砂、瑪瑙、銅、礫巖、玉、翡翠,品種還有畫琺瑯、內(nèi)畫等多種,多數(shù)出自名家舊藏,Arthur Gadsby收藏10件、Kaynes-Klitz藏品26件、Paul and Helen Bernat藏品2件。
就鼻煙壺的材質(zhì)而言,該圖錄收錄了玻璃鼻煙壺6件,有白地套紅、黃地套黃、寶石藍地套白、黃米色地套白、白地套四彩、白地套綠等品種;1件葫蘆蓮花紋鼻煙壺;1件琥珀金絲鼻煙壺;2件漆鼻煙壺;1件珊瑚雕梅石蘭圖鼻煙壺;1件象牙開光人物圖鼻煙壺;1件椰殼題字鼻煙壺;3件瓷胎鼻煙壺;3件宜興紫砂鼻煙壺;8件瑪瑙鼻煙壺;1件礫巖鼻煙壺;2件銅鼻煙壺;8件畫琺瑯鼻煙壺(3件銅胎,5件玻璃胎);12件水晶、玻璃內(nèi)畫鼻煙壺;7件玉石質(zhì)鼻煙壺(包括3件翡翠鼻煙壺)。
由此可見,當時香港市場鼻煙壺的價格已經(jīng)不低,拍場上創(chuàng)高價的鼻煙壺數(shù)量最多的依次是內(nèi)畫、瑪瑙、畫琺瑯、玉石、玻璃、陶瓷類的鼻煙壺,銅質(zhì)、琥珀、漆制鼻煙過數(shù)量少,葫蘆、珊瑚、象牙、椰殼等有機材質(zhì)制品更少。
另粗略統(tǒng)計,香港蘇富比1996年以來上拍約913件鼻煙壺,成交價超過百萬元者數(shù)件。香港佳士得1996年以來上拍約532件鼻煙壺,11件成交價超過百萬元,58件價格在10萬至100萬元間。
2000年以后,行情有所轉(zhuǎn)變,具有標志性的是,佳士得征得美國華裔收藏家李公偉(James Li)、王菊露(Julie)夫婦珍藏的一批鼻煙壺,于2004年4月25日在香港推出首場“小有洞天——J&J鼻煙壺珍藏”專拍,收獲2400.855萬港幣,8件拍品價超百萬港幣,清乾隆御制白料琺瑯彩牡丹翠鳥鼻煙壺以230.375萬港幣拍出,但88件標的流拍22件。次年3月30日,佳士得將李公偉夫婦的第二場鼻煙壺專拍移至紐約,88件僅1件流拍,收獲393.112萬美元,9件拍品成交價超過百萬元人民幣,清乾隆內(nèi)府御制琺瑯彩西洋人物圖鼻煙壺拍出了66.56萬美元,成為當年最貴的中國鼻煙壺。此后,佳士得的鼻煙壺拍賣主要以紐約市場為中心,先后上拍了4場李公偉夫婦的專拍,2場美國收藏家瑪麗MeriemMargaret Young珍藏的鼻煙壺專拍,每場專拍的成交率均在超過95%至100%間,瑪麗收藏的1736-1750年清宮御制銅胎畫琺瑯萬花地開西洋仕女鼻煙壺更拍到82.5萬美元,這紀錄保持到2009年。
紐約佳士得2005年3月至2011年4月底6年半的時間里,上拍584件鼻煙壺,成交519件,平均成交率89%。519件成交總成交額達人民幣12344.2404萬元,平均每件成交價超過23.79萬元。25件成交價超過百萬元,226件成交價在10萬至100萬元間。
紐約蘇富比2001年至2011年4月底,上拍鼻煙壺約1049件,成交753件,296件流拍,成交率約72%,總成交額約7665.6565萬元人民幣,單件平均成交價約101801.55元。11件價超百萬元,138件價格在10萬至100萬元間。紐約兩大公司拍賣的鼻煙壺行情遠遠超過中國市場。
長期由紐約市場主導鼻煙壺拍賣行情正在發(fā)生變化:2010年5月28日,香港邦瀚斯推出的瑪麗與莊智博(MARY & GEORGE BLOCH)珍藏中國鼻煙壺的首場專拍,百分之百成交,“乾隆年制”款御制銅胎琺瑯彩西洋人物鼻煙壺拍到了928萬港幣,刷新中國鼻煙壺拍賣紀錄。一周后的北京保利春拍中,清乾隆銅鎏金鏨花嵌畫琺瑯西洋人物煙壺也拍到616萬元,成為內(nèi)地鼻煙壺拍出的最高價。11月23日,香港邦瀚斯第二場鼻煙壺專拍再次熱賣,拍品仍悉數(shù)成交,“乾隆年制”款的玻璃胎畫琺瑯開光蓮花鼻煙壺再以905.6萬港幣拍出。
鼻煙壺的行情雖說是最晚由國外回歸中國市場的板塊,但由去年的市場表現(xiàn)看,香港無疑又在這輪回歸潮中搶到了先機,內(nèi)地收藏者依然是弄潮兒,據(jù)香港邦瀚斯中國藝術(shù)部主管王杰安(Julian King)透露,“去年第二場拍賣時,從拍品的成交價看國內(nèi)藏家占到了52%,也就是說高價位的鼻煙壺大部分被國內(nèi)藏家拍得。”相信該公司系列專拍的推動下,內(nèi)地鼻煙壺的行情也將有所變化。
北京翰海是內(nèi)地鼻煙壺上拍數(shù)量最多的公司,1994年9月19日至2011年4月底,上拍約2401件鼻煙壺,成交1579件,成交率約66%,7件價超百萬元,清乾隆御制料胎琺瑯彩開光山水鼻煙壺2005年秋拍以352萬元成交。
中國嘉德1996年10月21日秋拍時推出過一場鼻煙壺專拍,147件拍品成交49.66%,成交額447.76萬元。該公司歷年上拍約1440件鼻煙壺拍品,成交643件,平均成交率約45%,總成交額約2112.87萬元,成交均價約3.3萬元,僅清乾隆銅胎畫琺瑯西洋仕女圖鼻煙壺價超百萬元,2003年秋拍以176萬元拍出。
與紐約、香港市場相比,內(nèi)地鼻煙壺拍賣尚存距離。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缺少高品質(zhì)、有影響力的中外私人收藏家專拍,另一方面則是收藏、研究群體力量薄弱,處于正在成長的過程中,成熟尚需時日。
鼻煙壺是收藏的良好起點
歐美市場廣泛的鼻煙壺收藏為其奠定了國際市場的基礎,鼻煙壺20世紀中期走向拍賣場那一刻開始,就注定了它的國際身份。據(jù)香港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shù)品部主管安蓓蕾(Pola Antebi)女士介紹,“中國鼻煙壺在歐洲、美國、亞洲地區(qū)有著良好的收藏傳統(tǒng),很多重要的收藏家藏有呈系列的藏品,不少人收藏了幾十年。而隨著部分老收藏家的退場,他們的后輩又沒有收藏熱情,因此很多呈系列的鼻煙壺收藏都將會在未來通過拍賣的形式拋出。”
安蓓蕾分析,“歐美藏家更多的是從不同種類去收藏鼻煙壺,注重系列性,從存世的18至19世紀的鼻煙壺看,如果收藏者懂得鼻煙壺的品種、材質(zhì)和各類別的珍稀程度,很容易被它的精美藝術(shù)所吸引。歐美藏家不特別在意清代宮廷所制作的鼻煙壺,其實清代民間所制作的高級鼻煙壺,都曾進貢宮廷,這類鼻煙壺也是他們關(guān)注的對象,如廣州、蘇州等地制品。”“文人氣息比較濃厚的鼻煙壺目前價格相對較低,未來這一類質(zhì)量上乘的鼻煙壺將會受到世界各地收藏者的關(guān)注。”
據(jù)安蓓蕾觀察,“就在五年前,鼻煙壺拍賣的市場還很小,從香港佳士得歷年的成交情況看,大量的鼻煙壺買家來自歐美地區(qū),以及亞洲的新加坡、臺灣和香港地區(qū),中國內(nèi)地的買家數(shù)量相對較少。但是隨著內(nèi)地藏家對鼻煙壺的文化和價值了解的更深入,已有藏家進入市場,開始購買一些價格較高的鼻煙壺。”
安蓓蕾認為,“對于一位新進入藝術(shù)品市場的收藏者而言,從鼻煙壺入手收藏,將會是一個良好的起點。鼻煙壺豐富的品種、材質(zhì),可以給收藏者提供豐富的知識,可以通過各種鼻煙壺,了解到玻璃器、畫琺瑯、瓷器、玉器、銅器、竹木牙角等等不同材質(zhì)藝術(shù)品的時代風格和工藝特點,甚至把握清代宮廷御制風格和地方民間工藝風格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