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林昌向記者介紹了其收藏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名窯古瓷藏品。要得到這些東西,不僅僅靠眼力和魄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對我國古陶瓷文化的深刻理解。
“藏齡”30年在滬上收藏圈子內,顧林昌是公認的古陶瓷收藏家。雖然顧林昌加入上海市收藏協(xié)會的時間不長,但其“藏齡”至少有30年。在滬郊川沙顧林昌的家中,記者有幸一見其珍藏的古陶瓷珍品。
盡管顧林昌的家庭收藏室只有10平方米,但卻擺滿了大大小小的瓷器,玻璃柜內、桌上桌下,甚至門旁都擠滿了“寶貝”。可別小看這些瓶瓶罐罐,它們絕大部分都是高古瓷,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宋代以前的瓷器,堪稱珍品。
據(jù)顧林昌介紹,他收藏的瓷器囊括了五大名窯中的汝窯、官窯、定窯、哥窯、鈞窯等所有品種,且至少可以配置這五大名窯套系5套以上。要知道,在瓷器收藏圈內,若是能得到其中一個品種的珍品便此生足矣。
五大名窯齊全據(jù)顧林昌介紹,在五大名窯中,以汝窯為魂。他所收藏的“北宋汝窯粉青釉六棱花口瓶”,高22厘米。此瓶通體刻花,施粉青釉,釉面布滿蟹爪紋,器型古樸,氣韻素雅,釉色滋潤,制作精細,品相極佳。另一件“宋代官窯海棠口瓶”,高23厘米,此瓶造型獨特,通體施灰青釉,瓶上有大小交錯的冰裂紋,釉面肥厚似堆脂,溫潤如玉,光素典雅,反映出了宋代陶藝制作所追求的完美情趣,是一件十分珍貴的器物。
當然,讓顧林昌最為得意的是一件“宋代哥窯海棠口貫耳瓶”。此瓶為仿青銅器造型,通體為六瓣瓜棱狀,頸兩側堆貼貫耳,施哥釉,有金絲鐵線紋片,底足露胎處呈黑色,胎質細膩。該器造型端莊古樸,器型優(yōu)美,為宋代哥窯難見之精品,極具價值。
不過,還有一件“寶貝”藏在柜子深處,顧林昌一般很少對外人介紹,此次他特意拿出來給記者欣賞。這是一只“宋代定窯凈瓶”,高23厘米,是古代佛教用器。此瓶造型俊秀大方,古樸端莊,細長口,長頸上設一鼓盤,豐肩,束足,肩部設一短形流,器物形狀自然,裝飾別致,加之通體施醬釉,更增添了極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
需眼力更需魄力要得到這些東西,不僅僅靠眼力和魄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對我國古陶瓷文化的深刻理解。別的不說,光這些古陶瓷的形制,如果沒有一定的實踐過程,就很難有大的收獲。
在少年時,顧林昌就受到酷愛收藏的外公熏陶,學習各種各樣的收藏知識來鍛煉眼力。1986年,30歲的顧林昌開始著手收藏古陶瓷。有一次,顧林昌遇到一個小攤販正在售賣舊瓷器,其中有一件瓷瓶被一個老外看中了,小販開價為5萬元,而旁邊老外還在討價還價。憑借自己的眼力,顧林昌判斷這是一件年代久遠的汝窯刻花瓶,于是二話不說,就買了下來。事后證實,這是一件宋代珍品,若不果斷出手,此瓶已經流落到國外了。
顧林昌表示,30年來,自己的足跡遍布了山西、陜西、江西、福建等各地古玩市場及山鄉(xiāng)村莊。每次出門,他至少都要花費十幾萬元,若是遇到自己喜歡的“寶貝”,不管對方開什么價錢,他都要收回來。
“我也收到過贗品,但我會把這些贗品拿回來和真品一一比對,通過這些教訓來增加自己的經驗與判斷力。”顧林昌表示,“有時候,一件‘寶貝’我可以呆呆地看十幾個小時。”
據(jù)統(tǒng)計,顧林昌至今已收藏了上千件各類瓷器與雜項,其中至少有500多件是珍品。由于受到上海市收藏協(xié)會的鼓勵與幫助,顧林昌目前正著手準備開一家正式的私人收藏館,預計明年開館。“我的收藏館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只是為了和同行以及有志之士共同鑒賞和交流經驗。”顧林昌由衷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