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國寶級“壺王”真假遭質(zhì)疑。
8月21日,本報刊發(fā)了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館藏長沙窯“壺王”遭專家質(zhì)疑為贗品的新聞,引發(fā)關(guān)注。
南宋官窯博物館負責人曾表示將組織專家對藏品進行重新鑒定,但半個月過去了,鑒定時間仍沒確定。
記者近日前往長沙望城區(qū)銅官鎮(zhèn)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上世紀80年代末,當?shù)靥沾煽偣镜膯T工談志忠就曾做過多件和“壺王”形體、貼花、工藝上極其相似的大壺。
“壺王”曾現(xiàn)身長沙古玩市場?
率先通過媒體公開質(zhì)疑長沙窯“壺王”為贗品的專家是故宮博物院陶瓷專家楊靜榮,他認為“壺王”是上世紀90年代后的仿品。
此外,“壺王”捐獻者——安徽淮北民間收藏愛好者丁仰振那里也有個和“壺王”相同的大壺,這讓“壺王”的真假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記者走訪了長沙幾家古玩市場,希望能夠從中找出“壺王”的蛛絲馬跡。
在清水塘一家古玩店,一位叫鄧文濤的老板告訴記者,“我在長沙的工藝品市場見過和‘壺王’非常相似的大壺。不過賣家明確告知是現(xiàn)代仿品。”
兩位專家肯定“壺王”是贗品
湖南省收藏協(xié)會理事王小夫告訴記者:“在長沙古玩市場上,和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壺王’類似的大壺我也見過,不僅大小一樣,壺上的貼花也一樣。”
“光看報紙上的照片,就可以肯定南宋官窯博物館館藏長沙窯‘壺王’是假的,做功很粗糙,而且長沙窯大多是生活實用品,不會高于20厘米,但‘壺王’高度明顯超過正常值。”
湖南省工藝美術(shù)大師、湖南省陶瓷工藝大師胡武強也持相同觀點。
作為唯一一位用銅官窯的柴火窯古法燒制出失傳1200年的唐代“雞血紅”的人,胡武強被成為“窯神”。
他仔細看過“壺王”的照片后說,“我可以200%地肯定‘壺王’是贗品,首先是器形不對,高度偏高;第二是釉色不對,上的釉是現(xiàn)代的釉;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制作工藝不是拉坯,‘壺王’是通過模具做出來的。”
調(diào)查
老藝人稱曾做過多件“壺王”
銅官鎮(zhèn)以銅官窯而聞名,這里曾出土過大量長沙窯瓷器。記者找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jīng)擔任銅官鎮(zhèn)陶瓷總公司的羅平章總經(jīng)理。
羅老先生告訴記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銅官鎮(zhèn)陶瓷總公司共有員工五六千人,但是真正能夠做出長沙窯“壺王”的人只有幾個人。
根據(jù)羅平章提供的線索,記者聯(lián)系上了當年在銅官鎮(zhèn)陶瓷總公司工作過的談志忠。
談志忠如今仍記得當年制作“壺王”的經(jīng)過。
1989年,他所在的銅官鎮(zhèn)陶瓷總公司陶瓷三廠接到了一個來自澳門商人的訂單,要求定做10個樣式共300件仿長沙窯的陶瓷,這其中就包括30件長沙窯大壺。
談志忠說,他們大概花了四個月做了這批陶瓷,但這批30個大壺的高度比“壺王”低。
幾年后他又做了多件大壺,這幾件大壺和長沙窯“壺王”在形體、貼花、工藝上極其相似,“這幾個大壺做出來不久,就被一個長沙的古玩愛好者收走了,每個壺只賣了二十多元錢。”
談志忠老藝人表示,由于沒有近距離接觸到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的“壺王”,他不能確定“壺王”是否就是他自己制作的其中一件。此外,1989年后,他的同事是否做過大壺,他也無法確定。
值得注意的是,“壺王”捐贈者丁仰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杭州官窯博物館的“壺王”為上世紀90年代初購自農(nóng)民之手,兩件壺王共花費1600元。從時間上看,這幾件大壺的流向值得深思。
那么在民間到底有多少件“壺王”呢?希望有類似“壺王”的藏家看到報道后,能與本報聯(lián)系。本報將繼續(xù)關(guān)注“壺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