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深似海的故宮(微博)真的“門”多。但以往這是一塊禁地,珠簾低垂,不知道故宮人在門里忙些什么?誰料想互聯(lián)網如此神通廣大,竟然能夠透射這些神秘的大“門”,卷起珠簾,讓老百姓也能略窺其內幕,并且來個七嘴八舌。這里我想從說說近期在網上發(fā)酵的“破碎門”。
不經意間弄碎了一只宋哥窯瓷盤,故宮院方聲稱:有望修復,而且修復不是問題。此話說得有些輕飄飄了,誰有這樣的修復本事呢?這是我最關心的,恐怕有本事的修復專家不多了。俗話說,沒有金鋼鉆,別攬瓷器活,F(xiàn)如今,不要說修復文物瓷器,就是找個民間的“釘碗匠”恐怕也很難了。
早些年,尚有饒鴻發(fā)這類修復古代瓷器頗具功力的大師。上世紀70年代饒師傅接手過一件出土時斷了頭、散了佛化寶冠、失了胸前佩帶的纓絡珠,須彌座上損了蓮花瓣,缺了凈瓶,身上垢跡斑斑的宋代影青瓷觀音坐像。時隔數(shù)月,這件破散的瓷觀音卻被饒師傅整合得天衣無縫,肌膚紋理更無稍異。修復后的這件宋代景德鎮(zhèn)影青瓷觀音,幾經專家鑒定,定級為國家一級文物?梢娨患善鞯男迯托Ч,不是修理完畢之初就能定論的,要在若干年后,原貌不改,使之看不出修理面,那才是真本領。而這些年,故宮雖然宮墻高筑,卻也經不住商品經濟大潮的沖刷,如此地不甘寂寞,還能指望故宮里藏著像饒鴻發(fā)師傅那樣千錘百煉的修復高手有幾許?出了碎盤事件后,故宮發(fā)言人能想到上海博物館修瓷的技術力量,這一點上還算有點自知之明,我想饒師傅九泉之靈會感到安慰,畢竟上博已有了他的授業(yè)弟子或再傳弟子,能有擔當了。
作為一個從事半個多世紀的考古文物工作者,我也想向故宮博物院提出建議:希望他們在多“門”事件中,走出來,掂掂自身的現(xiàn)狀與分量,慎重點多想想修復這件哥窯盤的方案,多聽聽方方面面的意見。我倒覺得不修亦罷!保留它的碎狀,讓人們知道它所經歷的又一頁傳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