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習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時經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飲,視為可獲得無窮的情趣。為此,古代文人飲茶的工具也頗受人們的關注。隨著現(xiàn)代生活型態(tài)的變遷和茶藝文化的繁榮,人們不僅注重壺具其基本的實用性,而且也對它的內涵、神韻及造型美感有了更深一層次的要求。飲茶風氣更為普及,茶具并日趨工巧的今天,人們更傾向于紫砂壺,以紫砂泥為原料,經藝術大師精心制作,其壺顏色紫紅、質地細柔,造型古樸,澤地典雅,貴如鼎彝。紫砂壺可說是具有藝術氣質的實用品和裝飾品,是不可多得的氣質工藝品。紫砂壺裝飾生活,適用于生活,既方便實用,又能陶冶性情,真正做到了美與實用的完美結合。

圖:百家姓紫砂茶具晨曲8頭套裝
欣賞紫砂壺,首先是觀其形,視其態(tài),再經由點、線、面、體組成的壺體與局部,如壺的嘴、把、口、底、足、蓋的等等的配置關系,及各個方面的比例是否協(xié)調、均衡,外輪廓線的結構上的緩沖過渡,明暗面的制作技法處理,空間與實體所形成的虛實對比等,從如此的審美條件作出發(fā)點,才能使制壺創(chuàng)作者與砂壺收藏家兩者產生共鳴,相互感觸以便領悟紫砂壺藝術的真諦。
紫砂壺的藝術經過幾百年來的技術實踐和改進,形成一系列獨有、合理的制作技法,制壺者必須經過嚴格的基礎技術訓練,逐漸錘煉演進,并且借助砂陶原料和制壺工具,把自己的情感,對環(huán)境的體驗,生活的理解及美學的審美能力,匯集在創(chuàng)作中,透過不同類型的制作手法,具體地表現(xiàn)紫砂創(chuàng)作者獨特的造型語言。紫砂壺蘊含著深厚的美學與設計觀念,是極具價值意義的收藏品,同時也值得紫砂壺收藏家及愛好者細細品味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