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炎在研究紫砂壺。
按語:我為商丘的一家紫砂館題寫了“古有宋葷清德堂,今有趙炎紫泥社,商丘本是紫砂文化弘揚地”這樣幾句話,掛在館里,引起不少人的興趣。這是我在北京一個紫砂文化研討會上說的一句話,是說我們商丘文化源遠流長,名人輩出,其中在弘揚紫砂文化方面,商丘人也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如清代文化名人宋葷就曾以“清德堂”為堂號,制作紫砂壺器和墨等文化產品,堪稱清代著名紫砂壺藝術大家。其“清德堂”紫砂壺,現在已是紫砂收藏藝術拍賣界的寵珍,價值不菲。
近幾年,商丘又出現了一位名叫趙炎的人物,和紫砂大師何道洪一起組織了“紫泥公社”,做出了很多紫砂壺精品,在市面上也很是搶手。趙炎在全國紫砂文化界也成了炙手可熱的名人,甚至達到了中國紫砂界談紫砂就不能不談趙炎的地步。那趙炎又是何許人也? 趙炎者,夏邑縣火店鎮(zhèn)人也,今年三十有七,正值風華正茂、奮斗上進之時。
諸多頭銜 勾畫出一個紫砂界全才
在商丘,可稱趙炎為出去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農民工,商丘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在山東,可稱他為山東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山東省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會長,青島市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會長,淄博市占地千畝的文化產業(yè)園籌建處主任(法人代表),淄博市和青島市宜景宜人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在東北,又可稱他為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在紫砂文化發(fā)展地宜興,可稱他為紫砂大師們的得意門生,中國紫砂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荊溪陶”紫砂藝術館館長; 在北京,趙炎為北京紫砂藝術館館長,北京紫泥公社常務副社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雕塑與紫砂造型創(chuàng)意設計工作實習基地主任,文化部《中國文化遺產年鑒·紫砂卷》編委主任,文化部主辦的《藝術市場》雜志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及《鑒寶》刊物顧問。
全國重要主流媒體給他的頭銜更多,如“紫砂藝術大家”、“弘揚紫砂文化的使者”、“紫砂文化史研究專家”、“紫砂文化產業(yè)體制改革研究專家”、“紫砂藝術品定價體系研究專家”等等。
機緣巧合 開啟學習紫砂藝術之路
趙炎18歲出外打工,干過推銷員,干過外貿生意,歷經艱辛,也因為是“河南農民工”,受過不少誤解,看過不少白眼。但他很有志氣,立下決心,不但要當打工仔,還要當老板;不但干力氣活,也要干文化活,要以實際證明河南人的誠實和智慧。
上世紀80年代初,紫砂壺的把玩與收藏被很多人追捧。那時的趙炎還是一位懵懂青年,沒有人想到他的未來會與紫砂結緣。他經商有了資金基礎后,開始從事書畫事業(yè),組織書畫名家搞活動、搞展覽、開畫廊,當起了書畫作品經紀人。由于趙炎的虛心、誠信,書畫名家們也都很相信他、支持他,與書畫名家關系搞得很好。有一次,趙炎去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家里,剛巧看上一把石瓢紫砂壺,趙炎被壺的質地細膩所吸引,沒想到最后盧禹舜把這把紫砂壺轉送給了他。從此,他就開始了對紫砂文化的研究。
剛開始,趙炎對紫砂壺一點兒都不了解,同很多收藏家一樣,也買過假東西。經歷多了,眼光也高了,他逐漸可以辨識哪些是真貨,哪些是代工貨,如何才能淘到一把真正的大師作品。 他認為要想收藏紫砂壺,一定要讀懂紫砂壺,弄明白為什么一把小小的紫砂壺能以其獨特的形態(tài)和內涵,承載著五千年眾多文化元素之精髓,彰顯著質樸俊雅與海納百川的精神。
趙炎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紫砂壺癡迷者,十幾年來,他跑宜興如家常便飯。即使是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jié),他也基本上都是在宜興度過,在那里拜訪大師和藝術家,在那里探尋紫砂藝術的奧妙,在那里學習制壺技藝。
功夫不負有心人,由于得到大師們的真?zhèn),趙炎的制壺技藝長進很快,其紫砂制品屢屢參加全國大展并獲獎。他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專門制作了一套“荊溪陶”品牌的紫砂壺,獲選奧運會禮品,分別由國際奧委會贈送挪威、奧地利、韓國、加納、南非等七個國家元首;同年他將自己制作的一套價值20多萬元的紫砂壺捐給中華慈善總會,支持公益事業(yè)。2010年,其作品在中國第十二屆紫砂藝術大展參展,獲優(yōu)秀獎。2011年,其紫砂作品《納福》在天津舉行的第四十七屆全國旅游產品、工藝品博覽會參展獲金獎;其紫砂作品《達摩》在第十三屆紫砂藝術大展參展獲銅獎;其紫砂作品《老子問道》參展山東第三屆工藝美術作品大展獲金獎。
穿針引線 促進書畫和紫砂相融合
通過艱苦努力,趙炎不但從技藝上嶄露頭角,成為了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工藝美術師,而且他全身心地致力于中國傳統(tǒng)紫砂文化的發(fā)掘、整理和學術研究也是碩果累累。
趙炎常說:“紫砂壺是集傳統(tǒng)的陶文化、茶文化、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雕塑諸藝術為一體的藝術品。”趙炎從經商轉向投資發(fā)展文化產業(yè)的第一步,就是從書畫事業(yè)開始。近十年來,趙炎一方面心系書畫事業(yè),結緣知名書畫家,為他們搞展覽、組織大型寫生活動等;另一方面就是積極讓書畫名家與紫砂藝術家結合,把紫砂藝術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趙炎憑借他與紫砂藝術、書畫藝術名家的深厚友誼和緣分,穿針引線,促成兩個方面的合作,把紫砂壺藝術又推上新高度,使得紫砂陶具具有了融詩、書、畫、雕塑、印章、篆刻于一體的獨特風格,在材質之美、造型之美之外,又添加了構成之美和書畫之美。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挑選了290把紫砂壺器,力邀10位畫家,共同創(chuàng)作了29套迎奧運紀念壺。奧運期間,“丹青妙手繪紫砂”全國巡展活動相繼走進北京、天津、哈爾濱、秦皇島、宜興、上海、廣州、香港和臺北,使更多的人感受到書畫名家與紫砂藝術家結合所創(chuàng)作的紫砂壺的文化藝術風采和魅力。2009年,趙炎又以倡導用高尚藝術促進健康生活為主題,主辦了“荊溪陶苑品六家”紫砂壺展活動,再度組織中國畫壇名家與紫砂大師攜手一壺,以水墨丹青調紫泥五色,各求新我,共植奇葩,再次引發(fā)轟動效應。
趙炎深知紫砂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離不開紫砂大師和文化大家,他對文化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和虛心求教,感動了一大批大師名家,他也成了很多大師名家的得意門生和朋友。身后有一支強大的大師名人資源,為他把紫砂事業(yè)做大做強提供了堅實的后盾。
2010年和2011年,趙炎在北京紫砂藝術館分別舉辦第一屆和第二屆北京紫砂藝術節(jié)。每屆藝術節(jié)都是歷時一個月的時間。兩屆藝術節(jié)安排了近十二場大師藝術研討會及高徒藝術作品展。當代國家級的紫砂工藝美術大師共18位,為支持趙炎而到藝術節(jié)搞藝術講座和搞作品展覽的大師有16位。
趙炎不僅與大師們友誼深厚,與年輕一代的紫砂藝術家也結緣甚深。他多次為年輕藝術家舉行展覽,2010年在北京舉辦了“陽羨新星耀京華”紫砂作品展,將宜興30位嶄露頭角的實力派制壺新秀推向京城和全國。趙炎還在北京紫砂藝術館專門設立“十二之星”藝術品專柜,對年輕新秀的作品進行展覽和收藏
再攀高峰 呼吁走校企聯(lián)合之路
2009年,趙炎在北京琉璃廠西街創(chuàng)辦了北京紫砂藝術館,這是一家民間資本籌建的民營紫砂博物館,也是北京第一家紫砂藝術館。北京紫砂藝術館以“彰顯文人情趣,保蘊雅士品味”為宗旨,致力于歷代紫砂藝術品的搜集、研究、展示、交流工作。開館至今,北京紫砂藝術館不斷舉辦各類紫砂藝術展,其中“紫砂七絕”系列活動尤為引人注目。“紫砂七絕”包括:大師風采、名家名作、大家之家、力量中堅、丹青妙手等七個板塊。其中大師風采展示了包括新中國七大老藝人、多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的經典之作。名家名作則主要展示了目前業(yè)內公認的“紫砂高手”潘持平、施小馬、陳國良、吳群祥、葛陶中、江健翔的力作。趙炎說,他的目標是在兩年內將16位國家級大師的作品“輪展一遍”,如今這個目標已經實現。
趙炎還發(fā)起成立了“紫泥公社”。按照趙炎的思維,宜興紫砂生產可以百家齊放,而市場經營要有專業(yè)公司來做,北京紫砂藝術館就是走向市場的作品展示館,也是紫泥公社的窗口門戶。 為了紫砂,趙炎孜孜以求。比如說,他發(fā)起舉辦的北京的紫砂藝術節(jié)還要堅持每年一次辦下去;他正在籌備“新北京十六景”紫砂設計制作作品大獎賽;他還想出版新中國成立后的宜興七位老藝人的紫砂藝術生平叢書;他還想以紫泥公社杯冠名,在宜興組織制壺手工技藝大賽等等。
趙炎關于紫砂壺定價體系的研究成果,即把泥料、器型、工藝、大小及承載的文化等元素作為紫砂壺定價的參考標準正在被業(yè)界應用。特別是在器型的設計上,他一直呼吁走高?蒲屑暗袼茉煨蛯I(yè)設計人員與制壺藝術家相結合,也就是要走高校與企業(yè)合作之路。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主任、教授、藝術設計博士生導師鄭寧先生慕名與趙炎會談,共同探討高校與企業(yè)聯(lián)合、攜手振興紫砂藝術之策。 通過多次見面和會談,鄭先生打破慣例,竟按照藝術界“拜師收徒”的傳統(tǒng),欣然同意收趙炎為徒(也可稱學生),而且非常隆重地舉行了拜師收徒儀式。
北京紫砂藝術館成為了清華大學陶瓷藝術設計系科研實習基地,并專門成立了名為“善本陶瓷藝術造型設計有限公司”,趙炎為公司董事長,鄭寧為學術顧問。根據協(xié)議,公司擬每年推出30個紫砂造型創(chuàng)意設計,并申報專利保護,采取藝術專利授權的方式,將專利產品推向制壺藝術家和企業(yè)。高?蒲性O計與企業(yè)結合,這應當是趙炎推動紫砂藝術事業(yè)再攀高峰的一次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