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貨家家做,價格爛便宜。”這是記者在岳陽中南陶瓷城聽到最多的一句話。繼本報上期報道《岳陽:多家一二線品牌退出中南陶瓷城》一文后,為進一步了解事態(tài)發(fā)展,找尋商戶退出市場的幕后原因,記者走訪了該市場的各大經銷商,得知出現這股“退店”潮的直接原因,是市場受到大量“水貨”沖擊,使經營狀況日益復雜,許多經銷商對于該市場失去信心而最終選擇了退出,其中退出的多為中檔品牌。
水貨泛濫,價格混戰(zhàn)
所謂水貨,即在市場中隨處可見的“征收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這些產品充斥中南陶瓷城。這些水貨來源于周邊陶企生產的次品磚,合格品、一級品,大部分是600×600(mm)規(guī)格的仿古磚,部分為800×800(mm)拋光磚及外墻磚。這些產品價格“爛”便宜,其中江西、湖南某些產品也被經銷商歸在水貨行列。
因水貨產品價格并未受企業(yè)限制,故在市場內的次類產品,價格競爭激烈,有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哪里的磚便宜就從哪里進,能賺點就拋。如果你知道哪家廠里有尾磚(“尾磚”是指企業(yè)剩下的無法成批量銷售的少數磚),可以告訴我。”這樣一來,進價高低則成了經銷商贏利的重要因素,而出售的產品價格更是非常隨意。
“正是這些水貨的泛濫讓中南陶瓷城成為了消費者心中的低端市場。”在與店面標牌為“金利高”的店主雷明交談中,他告訴記者:“除冠珠、金意陶、金舵以及新中源等還保留著品牌經營外,這個市場里幾乎家家都或明或暗地進行水貨的買賣。”
據他了解,該市場之所以在近段時間有許多品牌退出,更可能是受到這些水貨對市場的強烈沖擊,改變了這個原本定位做中高端品牌的市場規(guī)劃,使中高端品牌在沒有價格優(yōu)勢的情況下難以生存。
擠兌走了中高端品牌后,中南陶瓷城儼然成為了孕育低端陶瓷的天堂。據了解,水貨銷路一直不錯,而留守市場的這些經銷商更是樂得其所。
市場管理放任自流
眾多中檔品牌黯然退出
此種繁榮現象是否就代表著中南陶瓷城適合走低端陶瓷零售和批發(fā)兼營的經營路線?經記者調查,并非如此。根據低端陶瓷銷售批量進出的特殊性,需要倉庫儲存貨物,然而中南陶瓷城只有門店,并沒有設立倉庫。“沒有倉庫,要想發(fā)展成像麗珠陶瓷城一樣的批發(fā)城似乎也不可行。”五福陶瓷岳陽經銷商黎海波如是說。
“市場管理方就沒有對這一現象進行干預?”黎海波說:“沒有。一直以來都是經銷商們自行操作。”
岳陽中南陶瓷城從2006年建立營業(yè),至今僅5年時間,中南陶瓷城由精品城變成如今的水貨橫行的“四不像”市場,一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定位中高端的建材市場,就這樣走向了下坡路,除了市場內的某些經銷商行為,市場管理方是否在這個過程中行駛了自己應盡的管理義務?
反觀之前對中南陶瓷城的規(guī)劃和現在的發(fā)展現狀,不禁令人擔憂該市場的未來發(fā)展。如若還繼續(xù)任其自然發(fā)展,勢必會迫使該市場走入一條死胡同,這是不是應該引起市場管理方的覺醒和重視?市場經濟固然有自己的規(guī)律,但是作為管理方,是否應該在整個市場發(fā)展嚴重偏離事前規(guī)劃的時候,適當作出指引,讓市場走向良性發(fā)展的發(fā)展之路。
中南陶瓷城作為岳陽建材整體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經過五年時間的發(fā)展,已經在當地消費者中有了一定的口碑,所謂金碑銀碑不如百姓的口碑,中南陶瓷城已經在當地有了一定的品牌市場效應,建立口碑需要五年的時間,但是要毀掉一個正在發(fā)展的市場,卻花不了多長時間。許多岳陽經銷商對于這次中南陶瓷城的"退店潮”非常關注,在記者調查采訪過程中,有許多經銷商表示,對于中南陶瓷城這次的風波和市場現狀,表示出惋惜的情緒。“如果中南陶瓷城里面的商戶,能堅持當初市場的定位,現在也不至于這樣子。”一名經銷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