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是老百姓的生活必備品。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日用陶瓷的消費已不局限于“鍋碗瓢勺”,不再滿足于千篇一律。專家建議,為順應消費者對日用陶瓷的藝術化和個性化追求,生產企業(yè)不能只重“產值”,而忽略了品質設計。
日用陶瓷藝術化和個性化
咖啡杯碟套裝、創(chuàng)意帶蓋馬克杯、功夫茶具……近日,在廣西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北流)國際陶瓷博覽會上,這些日用陶瓷由于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備受矚目。
中國陶瓷工業(yè)協會副理事長傅維杰告訴記者,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不同需求,日用陶瓷分類越來越細,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酒具、飯具等,并且更趨藝術化和個性化。
記者在廣西一家陶瓷商貿城看到,毛澤東像藝術瓷盤售價達7800元;將蒙娜麗莎的微笑融入裝飾花面的一套咖啡杯碟套裝也售價不菲。
傅維杰說,過去,日用陶瓷像“鍋碗瓢勺”,一般在日雜商店里銷售,用草繩綁成一捆捆地賣。后來是超市貨架上有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富有設計理念的日用陶瓷出現在高檔商場里,一套精美的陶瓷餐具價位幾千上萬,既有藝術欣賞價值又實用。一些日用陶瓷也被作為裝飾品擺在家里,體現主人的生活品位和文化修養(yǎng)。
與此同時,像服裝、家具一樣,日用陶瓷個性化定制也受到消費者歡迎。“個性定制陶瓷茶杯”“個性陶瓷變色馬克杯”“個性定制陶瓷公仔”……在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網頁,不計其數。
南寧市民覃冰曾在網上定制過陶瓷保溫杯,她說:“定制的陶瓷既可在商家提供的模板里選擇喜歡的場景,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設計場景。”
重“產值”輕“品質”難以為繼
然而,記者采訪了解到,我國雖是“日用陶瓷生產大國”,產品的品質卻相對滯后,難以滿足消費者日漸提升的需求。
我國日用陶瓷的產量連續(xù)十幾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全國日用陶瓷總產值940億元,總產量330億件,占世界總產量的62%以上。
“我國有6000多個日用陶瓷品牌,卻沒有一個像德國羅森塔爾、英國威基伍德、美國雷那克斯等國際知名品牌。”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副總經理陳烈漢說。如今,在國內上檔次的百貨商店,不乏來自英國、意大利、德國、日本品牌的陶瓷餐具、咖啡具等,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陳烈漢說,相比之下,我國日用陶瓷產品以中低檔為主,造型大部分還是八九十年代的“定型”產品,幾年甚至十幾年一直生產使用的花紙紋樣,給人感覺陳舊、無吸引力。而英國的日用陶瓷,每3年更新一次造型,每一年半更新300個花面,每半年淘汰100-150個花面,符合時代審美趣味的新花面不斷問世。
有統計顯示,在陶瓷出口國家中,德國、英國、日本的日用陶瓷平均每件售價是4-8美元,中國的平均每件售價是0.45美元,遠遠落后于德國、英國、日本、韓國。
究其原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副教授王耀玲認為,中國許多陶瓷生產廠家只重“產值”,而忽略“品質”。停留在仿制國外產品和來樣加工的水平上,導致產品造型設計雷同,花色品種單調,一個造型就幾種裝飾,無法滿足國際、國內市場消費者多樣化的生活需求。
提升品質適應消費新需求
我國是瓷器之邦,陶瓷歷史文化悠久,王耀玲認為,我國現代日用陶瓷要真正深入生活,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必須從品質設計入手,傳承古人在裝飾畫面、文化內涵、民族精神、設計造型等方面的創(chuàng)作精神。
陳烈漢說,隨著我國經濟不斷向前發(fā)展、城市化推動農民市民化,我國消費者對中高檔日用陶瓷產品的內需空間還很大。一成不變的造型和裝飾已不符合消費潮流,必須綜合考慮形體構造、材質肌理、裝飾紋樣、裝飾色彩,造型部位與部位之間、不同品種之間組合后的協調等方面因素。只有具備獨創(chuàng)性的設計才有生命力,才能帶來產品的繁榮與多樣化,從而滿足消費者的多層次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