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繡大師陳少芳在創(chuàng)作 邢健 攝

馮炳棠在印制傳統(tǒng)木版年畫 邢健 攝

許恩福創(chuàng)作的廣彩瓷作品 邢健 攝
俗語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但如今,這對傳統(tǒng)文化傳承顯然行不通。時下,一批有智慧有膽識的嶺南文化傳承人正“廣傳授”、“勇創(chuàng)新”,努力把老祖宗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發(fā)揚光大,可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近日,記者走訪了他們中的幾位。
為后繼有人廣泛傳藝
為使嶺南文化后繼有人,有識的藝術大師以及他們的兒女正不遺余力地廣泛傳藝。
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彩瓷燒制技藝”項目代表性省級傳承人許恩福說,上世紀30、40年代廣彩(即“廣州彩瓷”,又名“廣州織金彩瓷”)興盛時,許多師傅為防被人偷師,創(chuàng)作廣彩時都躲在蚊帳內。然而,許恩福并未延續(xù)這一“傳統(tǒng)”,為了讓廣彩后繼有人,近年來,他在廣州多所高校教授廣彩制作,手把手教學生創(chuàng)作廣彩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廣東醒獅”的省級傳承人、被譽為“南獅王”的趙繼紅,是廣州工人醒獅協會會長兼總教練,他不但參與籌建中國最早的醒獅協會,成立廣州第一支女子醒獅隊及青少年醒獅隊……還曾經常到工廠和學校教舞獅。問他:教過的徒弟有一千多人吧?他答:“肯定不止這個數!”他兒子趙偉斌還把醒獅藝術傳授給眾多“洋徒弟”。趙偉斌說,從2001年開始,他每年定期前往美國、荷蘭、法國、德國等地講課傳授獅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繡)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廣繡大師陳少芳,當年想學廣繡技藝,但繡工們不允許她碰針線,每當她向老師傅請教時,都會遭到繡工們的冷嘲熱諷。但成名后,她不僅把廣繡技藝傳授給兒子兒媳,還開班傳藝。她兒子譚展鵬說:“只要肯學,我們都會把全套技藝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佛山木版年畫”代表性傳承人馮炳棠,當年是偷師學會年畫雕版的,但如今他兒子馮錦強卻熱衷舉辦有關佛山木版年畫的講座,希望“長期培養(yǎng)佛山木版年畫的苗子,使這門老藝術后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