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今年的產值可超1.5億元!”廣西南山瓷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龔鎮(zhèn)飛對今年的生產形勢充滿信心是有底氣的,1~5月產值已超5000萬元。即使在整個陶瓷行業(yè)不景氣的2012年,該企業(yè)也取得了產值、銷售額、上交稅金和人均產值同步增長。
寒冬里也能有暖春
人員減少了,產量降低了,產值卻增長了近1500萬元!該公司去年呈現出這樣一種新狀態(tài),2012年實現產值1.46億元,同比增加1300萬元;銷售額1.3億元,同比增加2200萬元;上交稅金1070萬元,同比增加460萬元,增長75%;人均產值13.18萬元,同比增加2.2萬元,增長20%。同時,該公司的總資產也增長了近20%。
“新產品的產值占全年產值的10%以上并成為公司盈利的新亮點。”龔鎮(zhèn)飛告訴記者,公司根據市場的產品結構變化在6月果斷停產高白瓷,推出釉中彩和薪火燒兩種新產品,產值達2031萬元。
狹路相逢“智”者勝
細膩的光澤、仿古的設計,凸顯出與眾不同的特質,“古青文藝瓷凸顯了中國瓷器的特點,僅次于骨瓷,但更有中國味。”董事長龔增森手上拿著的瓷碗呈淡青色,上面有三字經文,顯得古香古色。他說古青文藝瓷很受市場青睞,已成為公司的拳頭產品,占總量的半壁江山。
“從原料的榨泥、練泥到成型的鍘泥都將實現自動化,市場倒逼企業(yè)更快地成長。”副總經理封永奇帶著記者到車間參加時說道,其實原來的兩條生產線都可以正常使用,但為了生產出更好、更新的產品,忍痛在2008年上馬新的生產線。
效果是超乎想象的。自動化生產線引領陶瓷生產走向工業(yè)化、自動化。“工人數量減少了,原來要120人干活,現在30個就可以了。”封永奇說。原來運煤、搬泥等工序需要不少工人,如今全都自動化了。“產品的價值提高了。”龔鎮(zhèn)飛說。原來的生產線只能達到700多度的高溫,如今可達到1200度的高溫,公司得以生產更高端的產品,銷售價格也提高了30%-40%。用人越來越少,產值越來越高。該公司2008年的產量為6000萬件、產值近8000萬元;2012年產量為1.1億件、產值1.46億元。但2008年時有職工1400人,2012年為1250人,今年則是1100人。
商海變幻“我”主浮沉
在采訪中,記者注意到與其他陶瓷企業(yè)不同的是,該公司將立足點放在國內市場,“一是穩(wěn)定,二是范圍大需求旺盛。”龔增森分析道,國內市場更適合陶瓷企業(yè),既有市場廣闊的先天優(yōu)勢,同時也可以避免國外市場萎縮的問題,另外還避開了匯率市場動蕩所產生的影響。
“我們在探索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新路子。”龔鎮(zhèn)飛說,日用陶瓷業(yè)的市場競爭已經呈現白熱化的狀態(tài),但市場的冰點還未真正到來,還有可能更加嚴酷。公司也將探索構建自己的分銷或是貿易公司,采取設立形象品牌店推銷產品的模式來提升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和競爭力。
推行多種參股、控股的經營模式也是公司高層的一致共識。“有效利用外部資源,充實經營資金,成為一種風險分擔、責任加強、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贏戰(zhàn)略。”龔鎮(zhèn)飛說,“公司將探索在原材料的加工、開發(fā)或是開采方面尋求與相關產業(yè)的合作,采取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資與技術合作的模式來使公司不斷發(fā)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