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強1964年生于江西萍鄉(xiāng),祖籍山東,藝名云夫,室名大澤,系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員、輕工總會陶研所藝術學委會委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
解強父親解博學是著名連環(huán)畫畫家。受家教影響,解強自小開始學習繪畫并極有天賦。11歲時,他創(chuàng)作的《參觀安源》被選送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全國年畫、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1983年,他考入廣州工藝學校美術科,從諸多藝術大家那里得到滋養(yǎng),藝術新思維、新面貌讓他經歷了新與舊變革,深得藝術創(chuàng)新真義。他的蠟染作品《舞》,在學校首屆學生學習成果展覽會上獲優(yōu)秀獎并由學校收藏。
經歷過寂寞和孤獨,畢業(yè)后的解強很快就顯現出自己的藝術特色。從1991年起,作品連續(xù)兩年受到國際評審團的好評,被日本恩巴現代美術館收藏,并應邀到日本訪問。此后十幾年里,其瓷板畫、國畫作品屢屢榮獲國際、國內大獎。
在景德鎮(zhèn)過著近乎“隱居”生活的解強,被人譽為“世不二出的藝術家”、“一位真正有靈魂的藝術家”。其創(chuàng)作的獨特性、超越性,以及作品的深度和高度,讓其他一些同行難以企及。2010年,作品《林之焰》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該作以抽象與具象相結合、工藝創(chuàng)新與藝術哲思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審美意味和美感形式,展現了他藝術思想上的高度。目前,他的作品被國內外不少主流藝術群體接受,得到學界的高度贊譽。
解強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而獨特,山水、人物、花鳥走獸、寓意故事等無所不包;作品器形豐富而精美,瓷瓶、瓷板、鑲器、大型陶瓷壁畫、雕塑等無所不有;工藝技法全面而精熟,青花、粉彩、古彩、色釉綜合裝飾以及捏塑、堆雕、半刀泥等都達到很高水平,成為景德鎮(zhèn)早期用高溫顏色釉進行創(chuàng)作的作者之一。
自2005年起,解強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新時期,作品已臻“形而上”之境,最大特色是創(chuàng)造出在現代文化背景下的美學時空。他認為,色彩、造型、材質工藝、畫面構圖等元素只是表達的載體,作品整體表現的是作者情感特質和靈魂存在。色彩代表個人情緒和情感,顏色最后表現的是一種空間,讓人忽略顏色而看到空間,這是最高境界。他以“老子出關”為主題創(chuàng)作的《紫氣東來》(圖一),場景宏大,筆法細膩,人物生動立體,不同性能的釉料色階配置出似夢似真的氣氛,令人回味無窮。綜合裝飾《寒江獨釣》(圖二)、《冬之戀》(圖三)等,色彩、造型、畫面空間布局符合現代人審美習慣,具備了國際語言,傳達的是天人合一、心靈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
解強說,“表現空間”的現實意義在于時代需要。藝術需要通過美妙的直觀迅速喚起欣賞自覺,直接感受作者的心靈脈動。通觀他的許多作品,都注重尋求直觀表現和強烈的視覺變化,讓觀者產生情緒上的變化。
解強的道路,是探索工藝美術向藝術領域跨越的道路,他的很多作品都開風氣之先,不斷沖擊、拓展著陶瓷藝術的審美空間。在藝術逐步全球化的新時代,傳統(tǒng)藝術如何能夠既保持民族特性,又提供普遍價值,這是一個重大課題。在陶瓷藝術界,解強無疑是少數成功者之一。他以中西方都可接受的視覺美感為表象,把中國人特有心靈和外在、現實與理想關系的處理方式,把民族文化精神普世的、永恒的東西凝固成內在本質,從而使陶瓷藝術達到前所未有的文化深度和精神高度。
解強經過二十多年的積累和探索,工藝、技法表現已經成熟,形成了自我藝術世界。他說,今后要繼續(xù)立足中國傳統(tǒng)文化,挖掘、創(chuàng)造意境和空間,用更為豐富的國際化藝術語言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