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美國成功上市,馬云的創(chuàng)富神話,一時激起多少人蠢蠢欲動的心思?電子商務讓中國真正與世界同步,也帶給實體零售界許多的惶恐。最近,電子商務與實體零售的話題討論又重新掀起高潮。作為陶瓷建材領域,電商起步晚、進展慢、見效差,然而也不得不在這種電商營造的強大勢能中坐立不安。市場上不安于現狀的經銷商們,顯然也在密切關注電商領域掀起的革命,畢竟這種革命沒準哪一天就革到自己頭上。
電商的高速發(fā)展得益于中國經濟極度不對稱的大環(huán)境。商品信息不對稱,商業(yè)環(huán)境不成熟,是電商蓬勃發(fā)展的背景。電商提高了商業(yè)的透明度,解決了企業(yè)商品與消費者的信息對接。那么,電商會不會摧毀實體零售?在馬云賭局中,到“2020年,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占50%”。這些論斷被頻繁提起,以致人們對實體零售的前景表現出濃郁的悲觀。現在不少商家也在感嘆實體店不好做了,生意大幅縮水。實際上現在陶瓷建材實體零售所出現的問題,不是來自電商的沖擊,而是實體零售的發(fā)展達到過飽和。做生意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五年前那種有產品就有市場的環(huán)境已經變了。供大于求的形勢下,實體店大多處于“病態(tài)”,其病因還是在于自身體質。
如果看到實體店的成本在若干年內不可能低于電商,那么就必須承認電商是接下來若干年的發(fā)展趨勢,但兩者最終會有一個平衡點。其實電商本質上說也是渠道,也是零售。電商也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簡單來說,電商與實體店之間其實只隔了一個快遞員。電商的運行成本低廉是之前的主要競爭力,但是如今整體運行成本已經上漲不少,在推廣、引流、活動等方面與實體店運行也沒有本質差異。而在市場的杠桿作用下,電商發(fā)展與商業(yè)地產過剩都將有望使得實體零售店面租金下降。不管怎么說,電商最致命的誘惑還是便宜,離開了便宜,電商基本只是做擺設。其次當然是方便,在網上能買到全世界的貨。如果實體店的價格和網購同樣價格合理,“線上標準化,線下體驗化”,例如蘇寧模式,那么線上線下結合成為有益的補充和促進。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電商和實體店以后的趨勢絕對是融合,也就是一個東西賣出去,你可以說是通過電商賣的,也可以說是實體店賣的。實體店需要通過網絡宣傳,通過網絡渠道獲取客戶。電商和實體總歸都是渠道,合理而高效地利用發(fā)展之道。
我覺得陶瓷建材的商家對電商是否會摧毀實體店不必擔心,作為半成品的陶瓷,顯然尤其需要中間商的價值。現在是互聯網時代,商業(yè)經營不能還停留在工業(yè)社會。電商不能取代實體零售,電商與實體零售應該是融合發(fā)展。市場最恐怖的變化是看不到客戶去哪兒了,不知道消費者是誰。電商之必要,就在于跟蹤客戶的變化。實體目前還占有現在,融合才會擁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