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產區(qū)動態(tài)>>其它>>|
南海I號考古挖掘第二階段:出土數百件金器瓷器

發(fā)布:2014-12-29 10:52:42  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字體: ]

脫鹽庫房的脫鹽池擺放著大量的出土文物。 

脫鹽庫房的脫鹽池擺放著大量的出土文物。

鎏金腰帶。 

鎏金腰帶。

鎏金虬龍紋環(huán)。

鎏金虬龍紋環(huán)。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陶旺波

  “南海I號”考古挖掘在10月20日進入第二階段。昨天,記者在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成基帶領下走進考古發(fā)掘現場,一探“南海I號”考古發(fā)掘工作的究竟。相比記者今年7月來現場看到的情景,現在“南海I號”古沉船表面的淤泥已全部清理掉,船體上表面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鐵質凝結物,斑駁的鐵器和其他物質凝結在一起,還有大量擺放整齊、形狀完好的瓷碗瓷碟、陶罐和瓷罐裸露出來,場面非常壯觀。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印花葵口碟。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印花葵口碟。

  現場

 

  船體顯露 古船結構明顯

  走進考古發(fā)掘作業(yè)空間,記者看到,經過一年多的考古發(fā)掘工作,“南海I號”的船體結構已經基本顯露,可以看出中國古船特有的多重魚鱗搭接結構,船首上翹起弧,船殼是極具中國古代福船特色的類型。

  據介紹,已發(fā)現揭露的最大船寬測定約9.55米,船長21.58米,屬于短肥型船。已發(fā)現的船體隔艙12道,形成了13個水密艙,各艙的跨度在1.2米至1.8米之間,目前來看上甲板以下船體的保存是比較完好的。

  此外,船的木材也已經進行了初步鑒定,經過切片確定船的上表面基本是南亞松。

綠釉盤。

綠釉盤。

  大量文物露臉 呈規(guī)律性分布

  船體顯露的同時,上船體大量貨物已經清晰可見。在工作平臺上,記者看見大量的凝結物附著在船體的表面,每一個凝結物上面都貼有簡單的編號標簽。劉成基告訴記者,這些是鐵質凝結物,主要是鐵鍋和鐵釘生銹了以后,把周邊的鐵質器物都吸引過來,還有一些海洋生物直接在上面生長,這些東西經年累月地凝結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眼前所見的大量凝結物。劉成基說:“這些凝結物同時又會和下面的船貨甚至船板粘連在一塊,很難處理。”

  據介紹,“南海I號”沉船載貨物品種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除艙內貨物外,部分貨物是甲板貨。而就記者所見,貨倉里面擺放的瓷器也有一定規(guī)律,不同品種的器物擺放在船艙的不同地方,從露出的這部分來看,大量的瓷碗瓷碟非常整齊地排列在一塊,同一類的都放在同一個地方。而在不遠處則有幾十個白色的小瓷罐,另外還可以看到零星露出頭的一些大的陶罐。劉成基分析說:“可以看到每一個品種每一個類型的貨物,基本上都是集中放在一個地方,F在還沒有全面發(fā)掘到下面的船體,只能看到上面這一部分的情況,而就上面這部分的情況看,當時這些物品肯定是分類存放的。”

現場保護實驗室里的白釉粉盒。

現場保護實驗室里的白釉粉盒。

  成果

 

  出土數百件金器、瓷器

  劉成基告訴記者,除了現場裸露出來的大量文物,在今年3~5月第一階段清除淤泥的發(fā)掘過程中,也已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截至12月初,“南海I號”船體的發(fā)掘深度為1米至1.8米,發(fā)掘清理土方共計400多立方米、約800噸重,移除了部分凝結物。

  今年以來,“南海I號”考古發(fā)掘已經出土小件器物瓷器標本900多件(套),漆木器11件,銅錢95組共5000多枚,金器120多件,殘損標本2100多件,還有少量動物殘骸、錫壺、銅鏡、銀鋌等。

  據劉成基介紹,目前沉船上發(fā)現了漢代的“貨泉”,也有唐代“開元通寶”、少部分是五代十國錢,大部分是北宋各年號銅錢,目前已發(fā)現的年代最遲的是南宋“紹興通寶”,為南宋高宗紹興元年至二十二年(公元1131~1162年)鑄造,而從銅錢的年代下限推斷,“南海I號”沉沒時間應為南宋早期。當然,隨著考古發(fā)掘的進一步深入,或許還會有新的發(fā)現。

工作人員正在對一片出土的金箔進行分析和信息采集。

工作人員正在對一片出土的金箔進行分析和信息采集。

  精美漆器、金器驚艷眾人

  據了解,目前“南海I號”出土的瓷器,幾乎涵括了當時南方主要窯口與瓷器種類,其中大部分瓷器都產自江西、福建和浙江。

  劉成基告訴記者,這一輪考古發(fā)掘中最讓他感到驚艷的文物,是一件南宋時期的剔犀雕花漆盤。這件漆盤木胚,形體較大,紅、黑、黃三色更迭,雕工嫻熟,雕花紋飾精美。直徑大約30厘米,大體完好,盤沿有破損。據了解,南宋的這種剔犀雕花漆盤能夠保存下來的非常少,所以它顯得非常珍貴,研究價值也很高。

  而在這次考古發(fā)掘中出土的120多件金器,也有一件非常精美的金項鏈,這件項鏈由三根金鏈串成,為純金打造,具有典型的異域風格。其工藝非常精美、鏤空花紋,體現了工匠高超的手工技術。項鏈下掛著一條鏤空掛墜,可以打開放香料。連現場的考古工作人員都禁不住稱贊這件項鏈“太漂亮了”。

  保護

 

  整船保護世界難題  文物保護“操碎了心”

  隨著今年兩個階段考古發(fā)掘工作的推進,船身木結構的暴露,也為“南海I號”下一步的保護和發(fā)掘工作帶來新的難題。

  光沉船的整體保護就已經令人頭疼了,而沉船里面數萬件待發(fā)掘文物的保護工作更加讓考古隊“操碎了心”。劉成基告訴記者,沉船里的文物出土,需要考慮現場怎么進行脫鹽、脫硫處理,以及把鹽分等物質從文物里面分離出來。

  “文物出土后,最重要的就是脫鹽,比如陶瓷器,這些船上的文物近800多年都浸泡在海水里面,鹽分透過那些瓷釉,滲透到瓷胎里面,如果把這些陶瓷文物直接取出來以后,沒有水分的話,里面的鹽分就會析出來,這個過程就會把陶瓷表面的釉撐裂,這樣文物就被破壞了。”劉成基說,所以文物出土之后,需要細致地把文物里面的鹽分離出來。

  記者注意到,在考古發(fā)掘現場旁邊,就有一個較大的脫鹽庫房,里面有兩個大型的長方形液體箱,里面擺放著上百個藍色的塑料筐,裝著大量的出土文物,浸泡在液體里面完成脫鹽過程。

  考古發(fā)掘時間表

  2009年8月至9月: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對“南海I號”進行首次室內試發(fā)掘;

  2011年3月底至4月底:第二次室內試發(fā)掘,確定船首和船艉的準確位置,并采集水、泥和沉箱等標本進行試驗和測算;

  2013年6月:“南海I號”考古發(fā)掘方案得到批準;

  2013年11月28日:考古發(fā)掘工作啟動,開展前期準備和輔助設施建設;

  2014年3月到5月:第一階段考古發(fā)掘工作,清除淤泥;

  2014年10月20日到2015年:第二階段考古發(fā)掘工作,大量提取船貨,同時進行船體的保護。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區(qū) 更多....
 >> 江西產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