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祎的《!废盗醒赜梦簳x時期的服飾設計,以數萬只陶瓷小蝴蝶縫在麻布上制成。
[摘要] 鄭祎一直在尋找表達對中國見解的藝術語言,享受和發(fā)掘陶瓷的功能性傳統,賦予陶瓷現代的審美眼光, 這是一場從古到今不落幕的大戲。
上世紀80年代求學于美國的鄭祎,從東海岸讀到西海岸,取得動物學和繪畫學雙學士學位及雕塑學碩士學位。但她最終放棄木雕,選擇了陶藝,因為后者才是中國文化的精髓,而她一直在尋找中國特色的東西。
成為這項復興計劃的推動者,鄭祎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東方藝術品制作工藝很強卻過于傳統,相比之下,西方藝術品則富于創(chuàng)意但似乎缺乏技術。而鄭祎就站在中間的位置,尋求以藝術的語言去表達中國面貌,以及中國對于個人的意義,她的作品能讓東西方人都懂得欣賞。
樂天陶社
作為香港、上海、景德鎮(zhèn)和北京四地樂天陶社的掌門人,鄭祎已將樂天陶社發(fā)展成為香港乃至全中國最大、最活躍的陶藝中心。在上海的樂天陶社里,陳列著兩件金縷玉衣般氣魄巨大的《!废盗凶髌。
鄭祎的《!废盗惺且詳等f只陶瓷小蝴蝶縫在麻布上而成的漢服,這些漢服沿用魏晉時期的服飾設計,每一只蝴蝶都以九至十部分的無釉顏色瓷土所組成,每一部分都是藝匠親手以指尖及手掌捏造,再以小毛筆的尖端定形,組件成型后便在景德鎮(zhèn)燒制,再運往上海由人手工縫制。
制作一只陶瓷蝴蝶需要72道工序,從開采高嶺土、練泥、做坯、修坯、施釉、窯燒等等。其中最大的漢服用兩萬到三萬只陶瓷蝴蝶,一件漢服需工五十日。
鄭祎介紹道,這種只有指甲片大小的陶瓷蝴蝶是景德鎮(zhèn)的絕技,完全由手工捏成,所以每只都是獨一無二的,永遠不可能找到兩只完全相同的。鄭祎第一次在景德鎮(zhèn)看到這種陶瓷蝴蝶時,它只是被用作傳統盤碟上的零星點綴,淹沒在大片的陶瓷菊花中,售價按盤碟大小從幾十元至幾百元不等。
福粉色蝴蝶掛屏
鄭祎的這項突破性創(chuàng)意令小蝴蝶發(fā)揮出大效應,《!废盗凶髌凡坏哌M了法國的博物館,更受到國際收藏家的青睞,證明了傳統的手工藝結合現代創(chuàng)意可以產生無限大的價值。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鄭祎在過去二十五年一直尋找表達自己對中國見解的藝術語言,以及其意義。鄭祎相信一位全面的陶瓷藝術家不會只局限于雕塑創(chuàng)作,所以她亦享受發(fā)掘陶瓷的功能性傳統。
鄭祎
陶藝家
樂天陶社創(chuàng)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