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報記者 黃昆
兩位設計師來自異國
卻一見如故
高川尋,2007年以黑龍江省藝術類第一的成績考入南京師范大學陶藝專業(yè)的,畢業(yè)后就開了一家陶藝店,名叫“瓷器活”。這家店不僅賣各種精美的陶瓷器具和陶瓷小玩意兒,還有陶藝培訓課程、陶藝沙龍等,聚集了一個陶藝小圈子。
Andreas Ivan來自俄羅斯,目前在東南大學留學。去年,正在尋找設計靈感的Andreas來到“瓷器活”,一看到店里琳瑯滿目的精美瓷器,他就知道做這些東西的人肯定不是普通人。“我問店員這些瓷器是誰做的,他們指了個人給我,他正坐在那里認真做手里的瓷器。”這時候Andreas還沒想到,他們會默契配合,拿下紅點獎。
兩人結(jié)識后,發(fā)現(xiàn)他們的設計理念非常相近,都想做一些簡約但獨居匠心的東西。于是,他們決定合作。Andreas剛到中國時,不會用筷子,但他又很喜歡吃米飯,可他用勺子吃米飯時,很多飯粒都會掉在餐具外面,“我很想做出一個盤子,讓我和像我這樣的人用勺子也能優(yōu)雅地吃米飯。”
一個小改動
讓一個盤子拿紅點獎
后來,這個餐具在Andreas的腦中漸漸有了雛形,他不斷和高川尋交流自己的想法,模糊的雛形慢慢清晰起來——把餐盤邊緣設計成凸出的流線型“邊框”,進餐時這個“邊框”可以用反重力將食物帶進勺子,這樣餐盤里的米飯就跑不出來了。雖然是個小改動,但成功解決了人們進餐時的不便,而且讓整個盤子顯得更加美觀。
最后,Andreas給了高川尋一張設計圖紙,高川尋一看這就是自己想要的設計,決定試著做一下。然后,高川尋到景德鎮(zhèn)去待了一個月,回來的時候背了一包東西,讓Andreas沒想到的是,他的圖紙竟然變成了現(xiàn)實的產(chǎn)品。
雖然景德鎮(zhèn)燒制各種陶瓷器的原料和設施都能夠輕松得到,但這個被命名為“EZ”的作品燒起來沒那么容易。“一開始要打樣,不滿意還要改細節(jié),確定后才能燒制。那會兒景德鎮(zhèn)陰雨連綿,陶坯很潮濕,要等到天放晴的時候才好燒,所以我待了一個月。”高川尋說,成品出來的時候他非常興奮,最后燒出來的盤子有7個,其中4個送到了德國,參加紅點獎評選。
今年6月5日,“EZ”經(jīng)過層層篩選,在全世界40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2015年德國紅點獎。
公司名叫“川樸”
設計以簡約取勝
一開始,高川尋并沒有想過要成立一家公司,但他們參加紅點獎評選之后,便想到可以成立一家公司,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延續(xù)下去。他們給自己的公司起的名字叫“川樸”,英文是“Simplified”,表達的都是簡約、純粹的設計理念。
今年1月,南京川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在紫東國際創(chuàng)意園成立,“瓷器活”則是川樸旗下的自主品牌。讓高川尋沒想到的是,公司運營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搞陶藝的他對此完全沒有經(jīng)驗,折騰了很長一段時間公司才進入正軌。
后來,他們開始接項目,第一個項目就是五層樓13000平方米的室內(nèi)設計。
“為了做完這個設計,我們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可我們都不是室內(nèi)設計專業(yè)的,感覺力不從心。”高川尋說,他后來采納了一位朋友的意見,臨時組建了一個團隊來做這個設計,做完團隊就解散了。但長此以往肯定不行,川樸需要一個清晰的定位,讓他們的專業(yè)才能發(fā)揮出來。
最后,高川尋和Andreas決定依舊專注于陶瓷設計。“EZ”拿到了德國紅點獎,這也讓他們堅信自己專注陶瓷沒錯。“我們現(xiàn)在的想法是聯(lián)系廠家,看看我們的設計能不能實現(xiàn)批量生產(chǎn),如果可以的話就長期合作,或者也可以幫需要的人做設計。”瓷器廠商沒有專業(yè)設計,設計師無法做到批量生產(chǎn),兩者要各取所需,他們也找到了川樸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