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一帶一路·陶瓷藝旅”的專家學者在博物館區(qū)參觀

國際友人在陶藝體驗吧體驗拉胚成型
本報記者 李亦奕
“在中國,老百姓能說出自家鋪的是什么品牌的瓷磚,但說不出用的餐具是什么品牌,可見我們對日用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對藝術瓷的認知也是這樣。”北京陶瓷藝術館副館長陳美霞對《美術文化周刊》記者表示,“‘中國’的英文‘China’,就是指瓷器,但我們對陶瓷文化的重視和弘揚遠遠不夠!”
在北京,專業(yè)的陶瓷藝術館寥寥可數(shù),位于十里河家居建材一條街的北京陶瓷藝術館堪稱是最大的一家。該館創(chuàng)立于2008年,由閩龍?zhí)沾煽偛炕赝顿Y興建,從前期的定位到開館后的一系列文化活動,始終以“弘揚中國5000年的陶瓷文化,弘揚中國的china文化”為宗旨,以藝術傳播和文化推廣為核心。日前,記者走訪了這家民營藝術館。
這家專業(yè)的陶藝館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集陶瓷博物館、綜合展覽館、陶瓷生活館、陶藝體驗吧、陶瓷原創(chuàng)館、閩龍書院、多功能廳于一體,以舉辦展覽、提供互動平臺的形式,使觀眾與陶瓷歷史、發(fā)展、工藝零距離接觸,從而實現(xiàn)普及陶瓷知識,推廣陶瓷文化的初衷。據(jù)陳美霞介紹,閩龍集團負責人熱心文化,建藝術館不求經濟回報。
在博物館區(qū),中國五大名窯和主要產瓷區(qū)的特色陶瓷樣式一一呈現(xiàn),有汝窯燒制的盞托、玄紋樽、蒜頭瓶,有北宋官窯燒制的玉壺春、執(zhí)壺,玄龍貫耳瓶,等等。在藝術館區(qū),用古瓷仿制品、微縮景觀、新媒體影像等形式為觀眾展現(xiàn)陶瓷的歷史。通過寓教于樂的展陳方式,使觀眾對遠古至當代的瓷器發(fā)展軌跡,制瓷的材料、工藝、區(qū)域特色,瓷器外銷的歷史及路線等方面有了直觀而全面的認識。在綜合展覽館區(qū),推出主題展覽,展陳國內外名家名作及中青年佳作,既有夏侯文、徐朝興、毛正聰、徐定昌、陳愛民等國家級大師的精品力作,也有如來自景德鎮(zhèn)的陶瓷藝術家熊建軍的琺瑯彩瓷。為了向景德鎮(zhèn)陶瓷藝術的改革先驅“珠山八友”致敬,北京陶瓷藝術館成立了“九加一”瓷社,其成員的代表作也展示于其中。
陶瓷生活館作為陶瓷器具使用方法、擺放方式的展示區(qū),同時也是一個科普性質的展覽區(qū)域。它以樣板間的形式,詳盡地展示了陶瓷在家居擺放、文房使用、茶具茶道等方面的功能及用法。觀眾可以在體驗館中感受到陶瓷在傳統(tǒng)家居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加深對陶瓷實用性的理解。
陶瓷原創(chuàng)館區(qū)主要展示當代品牌陶瓷,展示當代陶瓷創(chuàng)作潮流。在這里能看到APEC會議的國宴用瓷,以及日本的“九谷燒”彩繪瓷器。“館里有自己的研發(fā)團隊,也開發(fā)一些產品。當前大件瓷器或名家藝術瓷的市場行情低迷,受歡迎的是越來越趨向生活的藝術品,藝術館也在力圖打造自己的品牌。”陳美霞表示。
展館一隅還展示了2008年底啟動的“閩龍杯”原創(chuàng)陶瓷設計電視大獎賽的獲獎作品。當時承辦賽事的是北京閩龍?zhí)沾伤囆g館(北京陶瓷藝術館前身),在全國設江西景德鎮(zhèn)、福建德化、浙江龍泉、廣東佛山、中部中原汝州、湖南醴陵六個分賽區(qū)以及北京清華大學美院、中央工藝美院賽區(qū)。整個活動共征集參賽作品2570件,進入總決賽的作品431件,從中評出一二三等獎和各單項獎。“當時沒有經驗,完全靠自己,拍攝團隊、編導、主持人都是自己找的,錄音棚是在自己館里搭建,節(jié)目在旅游衛(wèi)視連續(xù)播了14期,在陶瓷界的影響很大。”陳美霞說,目前全國的藝術賽事不少,但電視臺播放的不多,該館今后還會繼續(xù)推出此類大賽。
陶藝體驗吧是北京陶瓷藝術館內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空間。據(jù)介紹,北京市朝陽區(qū)教委已將該區(qū)部分中小學的藝術實踐課安排于該館,從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幾個班級的學生在此過把“玩泥巴”癮——細膩滑潤、充滿韌性的泥巴在手中塑形,“手隨泥走,泥隨手變”,逐漸拉坯成型;成型晾干后可以進行陶瓷繪畫,隨性而發(fā);陶藝制作完成后,經過十幾天的風干,再放入專門的電窯進行燒制,最終將成品交給體驗者。陶藝體驗吧提供制瓷教學、陶土塑形體驗、陶瓷繪畫體驗、作品展示等服務。
“2016年朝陽區(qū)的中小學校在我館的陶藝課都排滿了。國家現(xiàn)在重視素質教育,鼓勵開展社會大課堂,市教育局、旅游局給予我們很多政策支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藝術館目前把重心放在教育上,歸根到底還是想傳播陶瓷文化,F(xiàn)在的孩子不懂陶瓷文化,不知道陶瓷是怎么來的,不可能讓他們去各個產瓷區(qū)了解,所以我們搭建了這個陶藝吧,讓他們可以親自體驗。”陳美霞說。
記者看到,藝術館的中央特別設計了象征古代絲綢之路路線軌跡的沙盤,綿綿深遠的絲路,光潔如鏡的陶瓷,儼然映出了世界對古老中國的幻想。據(jù)陳美霞介紹,特別開辟這一板塊,是為了該館9月啟動的“一帶一路·陶瓷藝旅”系列文化藝術活動。此系列文化專項活動除了“韻味·東方——中國當代陶瓷藝術邀請展”“一帶一路與中國陶瓷文化產業(yè)升級研討會”,還組織藝術家重走絲路去追尋陶瓷的發(fā)展之旅。“‘一帶一路‘連接過去和現(xiàn)在,作為最悠久且最有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陶瓷藝術應率先承擔使命。”陳美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