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上海市公辦小學放學時間是14點半到15點半之間,而這一出于為孩子“減負”的做法導致的現象,在不少上海市政協委員看來,卻反而令他們一走出校園,就被家長送進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培訓班,更容易導致教育的不均衡發(fā)展。在正在舉行的2016年上海兩會上,多名政協委員聯名遞交提案,建議公辦小學統(tǒng)一執(zhí)行17點的放學時間,并安排適當的素質活動。
在20世紀90年代及之前的幾十年,中小學生的上學和放學時間,基本上可以做到與父母的上班時間一致,或稍早,或稍晚,但總體上不影響中小學生在家吃早飯和晚飯,也不影響家長接送孩子上學和放學。
這之后,上學和放學時間,與上班時間開始出現更為明顯的錯位。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響應教育學界的呼吁,在中小學學校推行減負,縮短了上課時間,并逐步提高了對中小學生所留家庭作業(yè)的作業(yè)量、難度等的管理。特別是在大城市的小學,下午放學時間被提早到下午4點或更早。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工業(yè)化的發(fā)展,上班族的擇業(yè)選擇范圍變得更大,通勤時間也將變得更長,而下班后的加班在很多行業(yè)和單位也呈現出常態(tài)化趨勢。
家長下班更晚,來不及接送孩子,就必須想辦法確保孩子能安全回家。如果沒有孩子的祖父一輩的家庭成員幫忙,家長就必須作出別的選擇,比如找人幫忙接孩子。接回孩子還是第一步,家長還沒有下班,從孩子放學到家長下班的幾個小時里,把孩子單獨留在家里顯然是不合適的。讓孩子跟同學呆一塊兒,沒有老師帶領引導,非但沒法保證作業(yè)、復習,一些時候還會帶來一些問題,例如校園外的霸凌事件。
托管班、培訓班廣受歡迎,很多情況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家長下班時間與孩子放學時間的錯配,而相關的培訓機構、服務者抓住了學生家庭的痛點,發(fā)掘出了這方面需要并給予了匹配的供給。這是為什么教育部門和教育學者反復強調,培訓班刺激了應試教育變本加厲,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從學生長遠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可能起到相反作用;很多城市的管理部門也認為托管班存在這樣那樣的隱患,但這些規(guī)勸統(tǒng)統(tǒng)沒有發(fā)揮預期的作用。
上海市的政協委員此番聯名提案,建議公辦小學統(tǒng)一執(zhí)行17點的放學時間,并安排適當的素質活動。小學放學時間過早,因此會造成學生家長不得不花費較多的經濟成本,用于孩子上學日較多托管時間、培訓課時間的開支。如果延遲學校放學時間,在學校內加開相關的素質教育課程,的確可能減少孩子上學日的托管時間和培訓課時間,進而起到給學生家庭減輕負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