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只是館藏“五朵金花”中的一種,另外號稱“東方藍寶石”的青瓷、堪稱宜興一絕的均陶、顏色艷麗的美彩陶和宜興獨有的精陶都充分展示了陶都的風采。豐富的館藏是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能略有盈余的基礎,另外更多功能同時并存也讓博物館“受益匪淺”,4月26日上午,全國名作家、名記者、名編輯聚焦宜興陶瓷博物館,該館解說員滿懷自豪感的向嘉賓們介紹道。
據了解,宜興陶瓷博物館占地面積40000多平方米,展館面積近4000平方米,館名為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沖題寫。館區(qū)設置“古代陶瓷館”、“紫砂歷史館”、“名人名作館”、“現代藝術館”,總計17個展廳以及2個多功能廳,還配套設置有48間陶藝工作室及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陶藝交流中心和游客服務中心,已成為國內影響和規(guī)模較大的集展示、研究、傳播、保護和陶藝交流于一體的專業(yè)陶瓷博物館,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的聲譽。展館作品
“館內藏品數量近萬件,其中館藏國家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41件、三級文物57件。常年展示2000余件(套),藏品門類涵蓋距今7000多年的夾砂古陶器、商周時期的原始青瓷、戰(zhàn)國時期的印紋陶、漢代的釉陶、兩晉的青瓷、宋元的均陶、明清的紫砂、當代的美彩陶和國內其他陶瓷產區(qū)的代表作品以及三十多個國家、地區(qū)的現代陶藝作品,均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及藝術價值。”伴隨著陶瓷博物館內的解說,作家、記者、編輯們一行對宜興博物館內藏品贊不絕口,“仿佛置身于陶瓷藝術的海洋,那質樸的紫砂、端莊的均陶、典雅的青瓷、絢麗的精陶,別致的美陶,豐姿卓越,群芳爭艷。”一位同行作家向記者說道。
據介紹,該館自建館以來,先后有陳慕華、彭沖、萬里、周培源、朱镕基、李瑞環(huán)、李鐵映、李嵐清等6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到館參觀,并且多次舉辦國內外大型活動,接待了近百萬中外游客。作為江蘇省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基地、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無錫市社科普及基地和宜興對外開放的窗口,中國宜興陶瓷博物館必將為進一步弘揚中國陶瓷文化、擴大交往、促進發(fā)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