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龍瓷坊”和龍泉大多數青瓷作坊一樣,也是店廠一體。顧客在購買青瓷的時候,還能順便參觀制瓷工藝流程。我們來到龍泉,走進這家特色瓷器作坊,去瞧一瞧這精美的陶瓷作品是如何造就的。
許繼武既是這家店的老板,也是燒瓷能手。在他的指引下,我們看到一個像雙開門冰箱大小的機器在呼呼作響,原來這就是我們很想看的燒窯之地。
“青瓷就是從這里燒出來的?不是放在一個窯室里,用柴火燒出來嗎?”面對我們的疑問,許繼武說,現(xiàn)在龍泉青瓷基本都是用煤氣窯燒出來的,以前的龍窯(窯爐的一種形式,以木柴為原料)因為成品率不高及能耗、成本等原因,現(xiàn)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此時,正值下午2點,陽光分外灼眼,我們早已大汗淋漓,而許繼武利索地摘下圍裙,帶著著我們去看看,他如何燒窯。
許繼武站著,盯著窯幾許,又看了下溫度表,然后就用右手在閥門上稍微轉了下。
“天氣這么熱,要燒到什么時候啊?”
“這一窯要燒到晚上十點,總共十三個小時,然后再在窯內冷卻一天,明晚十點就可以出窯了。” 許繼武說。
夜幕低垂,鄉(xiāng)間的氣溫降溫很快,讓室內的熱氣也開始漸漸降低。因為每隔15分鐘就要看一次火候,許繼武必須堅守在爐邊,到晚上10時才能休息。
原來一個成品出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耐心,更需要專研。據了解,許繼武還發(fā)明了一種叫做哥釉與弟釉相結合的青瓷燒制工藝方法,并申請獲得了發(fā)明專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