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老師正在向前來參加體驗的小學生,現場演示陶瓷制作過程中的拉胚工藝
科學網浦東訊 (記者史俊庭 通訊員王卓菲)我們平時接觸的瓷器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日前,帶著這一問題,在上海浦東新區(qū)文化藝術中心,一群當地的小學生現場參與陶瓷拉胚,認真聽取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的老師講述陶瓷藝術,親身體驗陶瓷這種古老的文化。
在該中心,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院長梅國建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將中原瓷器藝術和文化從河南帶到了上海。同時,梅國建還帶領團隊搜集上海本土多種礦土,歷經三年時間,成功燒制出以嫩黃釉、黃凝露釉、琥珀釉、鵝黃釉為代表的“東窯•浦東陶瓷”,打破長期以來的南北窯壟斷格局,從而續(xù)寫了失落3000年的上海陶瓷史,填補了浦東文化的一項空白。
為使得陶瓷這一文化藝術形式在浦東發(fā)揚光大,上海浦東新區(qū)文化藝術中心加大了對青少年陶瓷科普的力度,利用暑假期間,邀請平頂山學院陶瓷學院的老師免費舉辦了多場關于陶瓷的科普講座和現場制作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