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藝術佳作,在每個時代的定義不同,它們必須是經得起歷史的洗禮,且能夠體現歷史精神面貌的。我們不能把古代陶瓷藝術或者近現代陶瓷藝術作品放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中來討論,也不能把當代藝術品和當代藝術家與其他不同時代的藝術品與藝術家進行比較。時勢造英雄,抑或是英雄造時勢?他們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也將會影響后世。
藝術家也是一樣,不同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蘊育出的藝術家也是不同的。而青年藝術家和藝術作品也都在經歷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禮后,才能名留青史,流芳百世。在一次次的美術革命及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中,一代代青年藝術家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影響中國美術的領軍人物,他們都為中國現當代美術的發(fā)展帶來了各個階段的新的生命力。
中國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成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造就了一個新的時代,而生于這個時代并且見證和生活在這個時代變化中的人群,就是80后與90后的一代人。如今,80后的三十而立和90后的初生牛犢不怕虎,使之在社會的各個行業(yè)中逐漸站穩(wěn)腳跟。
因此,“藝術青年熱”的發(fā)生是必然存在的。在當代的中國藝術舞臺中,80后90后年輕藝術家展現出了他們蓬勃且年輕的藝術生命力以及前衛(wèi)并且具有時代性的藝術理念。
從藝術家群體來看,中國在地藝術家和海歸藝術家是80后、90后“藝術青年熱”最主要的兩撥力量。
中國80后90后青年藝術家將是中國21世紀新美術的核心力量,除了各大美術院校所培養(yǎng)的學院派青年藝術家外,依然有大量“體制外”藝術家前赴后繼地投入到藝術創(chuàng)作以及各類藝術活動中去。在未來的10年、20年里,他們的聲音將越來越響亮,未來的藝術話語權,也將掌握在這群藝術家群體的佼佼者手中。
同時,近些年來,大量的海外藝術學子的學成歸國,為當代的中國藝術界帶來了全新的力量。他們不僅將國外先進的藝術理念和技術帶回中國,更重要的是,他們帶回的是先進的藝術運營方式,以及更加寬泛的藝術視角和更為系統(tǒng)的當代藝術思維模式。這與國內的青年藝術互相扶持,融合推動。社會資本與社會行業(yè)的融入跨界,使得藝術理念與形式更加具有包容性、互助性和互動性,而藝術家與藝術品也將以更多樣化的面貌出現在新的時代。
從客觀社會環(huán)境和藝術市場的演變方面看,純藝術與應用美術的融合,以及藝術品市場的變化,不僅是“藝術青年熱”的客觀存在條件,更是青年藝術家脫穎而出的機會。
傳統(tǒng)的純藝術與應用美術融合,而應用美術也逐漸成為純藝術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傳統(tǒng)的純藝術和應用美術都在一直融合和變通,而作為新時代的純藝術家與新時代的應用美術家(或者說設計師),都將會用一個詞“Artist”去概括。特別是在當代藝術中,大量的優(yōu)秀藝術作品不僅只是傳統(tǒng)概念中的國、油、版、雕,很大一部分作品則利用了應用美術的語言和表達形式去創(chuàng)作;而在應用美術領域,不僅有大量的傳統(tǒng)藝術形式和語言出現,藝術理念的注入,也使其更具有藝術靈性和藝術表達性,從而使得應用美術作品本身也具有了更高的藝術價值。因此,現今到未來,無論是應用美術還是純藝術,定義一個好作品的標準在改變,而80后90后的青年藝術家,具備了這種融合的能力和理解力,他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無論是純藝術還是應用美術都會呈現出一種新的形式、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并且,也將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去推動社會藝術的發(fā)展。
曾經的藝術家們通過大量的參展,作品進入拍賣行,才能夠被人們所熟知。而如今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傳統(tǒng)買賣和宣傳方式漸漸地被網絡所替代;藝術市場和收藏方式也與以前不同:藏家群體和藏家的品味也更趨向前衛(wèi)與國際化,這也導致大量傳統(tǒng)形式的畫廊不得不改變營銷策略。正因社會生活方式和藝術市場的變化,提供給了青年藝術家們更多的嶄露頭角的機會。
在社會的變遷中,80后90后的藝術家具備這個時代的精神氣質,并且適應時代的社會生存方式,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作品,也將像藝術先輩們一樣影響著下一個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