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新建立的湖南界牌陶瓷研究所正式投入生產,所產釉下五彩瓷將重振瓷都界牌雄風。
據(jù)了解,湖南界牌陶瓷研究所前身為湖南省界牌陶瓷總廠研究所,始建于1959年,曾因種種原因一度停產。去年11月重新啟動建設,現(xiàn)已完成模型、成型、彩繪、燒成車間建設,并于近日生產出色彩斑斕的釉下五彩瓷。該所所長凌文武介紹,目前,該所生產的釉下五彩瓷共有100多種器形。
薄如紙、白如玉、聲如罄,是衡陽縣界牌釉下五彩瓷的特點,也是界牌瓷器享譽世界的一個重要特質。界牌釉下五彩瓷源自唐代末期衡山窯,取界牌高嶺土為原材料,在青花、堆花和釉底紅的基礎上發(fā)展過來,具有鮮明特色。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湖南省界牌陶瓷總廠由于種種原因,一度停廠。湖南界牌陶瓷研究所投產后,將推動陶瓷產業(yè)朝環(huán);、精品化、高端化方向發(fā)展,重塑界牌傳統(tǒng)工藝美術瓷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