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自2016年諾貝爾在業(yè)界推出第一片瓷拋磚,開創(chuàng)了瓷拋磚這一全新品類。在2017年更是緊跟“大板”潮流,推出了工藝更為復雜、要求更高、更為震撼的大板瓷拋磚系列。
如今,當瓷拋磚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但是也具體說清楚它到底是怎樣一種瓷磚?和普通瓷磚在工藝上又有什么區(qū)別?較之普通瓷磚為什么價格更高?發(fā)展至今,為何一直不溫不火?陶sir自從一睹瓷拋磚的高顏值,必須出品這樣一篇關于瓷拋磚的“揭秘”文章!一起來看看吧~
“瓷拋磚”名稱的由來
在諾貝爾瓷磚首次提出“瓷拋磚”的概念之前,業(yè)內一般稱這一類型的產品為“噴墨滲花拋光磚”,也叫“噴墨拋光磚”,命名的主要依據是因為這類產品的核心技術是通過數碼噴墨機將滲花墨水噴印在瓷質拋光磚磚坯上,形成清晰的紋理和圖案。
根據專業(yè)墨水服務商提供的信息顯示,國內最早生產噴墨滲花拋光磚的是諾貝爾瓷磚,于2013年著手研究;隨后的2014~2015年,東鵬、蒙娜麗莎、新明珠的噴墨拋光磚相繼問世。這一時期,山東產區(qū)包括法尼那陶瓷在內的幾家陶瓷企業(yè)也宣告成功生產出噴墨拋光磚,并在佛山陶博會參展期間進行了重點展示。
進入2016年后,噴墨拋光磚的發(fā)展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包括廣東、江西、四川以及北方多產區(qū)的共20多家陶瓷企業(yè)投入噴墨拋光磚的生產大軍中。
在2016年7月28日,諾貝爾在北京舉辦的一場新品發(fā)布會上首次提出了“瓷拋磚”的概念,對于瓷拋磚的命名,諾貝爾方面給出的解釋是,“瓷拋磚”主要是對應“釉拋磚”,因為釉拋磚的表面材料是玻璃質,在耐磨等性能方面有所欠缺;而瓷拋磚的關鍵在于是在瓷質坯體表面引入瓷質材料,故而稱之為“瓷拋磚”。
相對于略顯繞口的“噴墨拋光磚”或“噴墨滲花拋光磚”等專業(yè)名稱而言,“瓷拋磚”無疑更加便于市場推廣,于是,在隨后的半年時間內,多品牌選擇以“瓷拋磚”為名進行產品命名及包裝,使其成為了行業(yè)一大熱門品類。
但是也不盡然,除了“瓷拋磚”這個應用范圍比較廣的名稱之外,也有品牌在產品命名與包裝上獨辟蹊徑,如東鵬的“原石”、冠珠的“天然石”、蒙娜麗莎的“羅馬寶石”、宏宇陶瓷的“臻石”等等,但從產品的生產工藝上來說,主要核心技術都是數碼噴墨滲花工藝。
瓷拋磚好在哪里?
對于瓷拋磚的技術要點,陶瓷企業(yè)的宣傳主要突出四個突破:瓷質裝飾面材技術、數碼噴墨滲透(或復合裝飾)技術、多維通體布料技術和微米級表面處理工藝。簡稱SIMM-TEC技術。
簡單來說,瓷拋磚的最核心的技術點,就是在瓷質的磚面上,用立體滲花替代平面印花。與用于釉面磚印花的顏料墨水不同,瓷拋磚所用的滲花墨水是一種液態(tài)的發(fā)色離子團,在一種名為助滲劑的微米材料的幫助下滲入到瓷質面材中,墨水與面材中的特殊材料經高溫燒結,會發(fā)生原位物理化學反應,繼而由內而外,產生新的發(fā)色中心呈現顏色。
因此,瓷拋磚的表面紋理不同于全拋釉類產品的平面效果,而是有一種由表及里的層次感和立體感,紋理表現卓越,不僅整體裝飾效果可媲美全拋釉產品,同時由于磚面無釉,瓷拋磚還保留了拋光磚在耐磨、硬度以及適用性等方面優(yōu)勢,因此在誕生之后就受到了極大的重視。
瓷拋磚的發(fā)展
受到哪些制約?
瓷拋磚表面滲花墨水滲透的深度和紋理精細度之間的矛盾,是瓷拋磚目前最受詬病的問題所在,也是制約瓷拋磚發(fā)展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滲花墨水是在助滲劑的幫助下擴散式向下滲透,所以存在著滲透深度越深、紋理精細度越低的問題。因此,為了保證瓷磚表面紋理的清晰度,當前滲花墨水滲透的有效滲透深度一般控制在0.4~0.5mm之間,而為了盡量保留紋理的細節(jié)表現,使用滲花工藝生產拋光磚對于磚坯的平整度要求極高,并且無法進行深度拋光,多為柔拋,因此不排除有些磚面的平整度較傳統(tǒng)拋光磚略差,工藝控制不到位甚至出現較明顯的水波紋。
不過發(fā)展到現在,不少瓷拋磚生產廠家會將數碼噴墨滲花工藝與通體布料相結合,即按照磚面的色彩紋理在磚坯布料時進行配合,最大程度表現“表里如一”。
但由于工藝要求極為嚴格,瓷拋磚的生產成本較高,終端售價也處于偏高的水平,甚至在部分消費者看來,與擁有廣大市場基礎的全拋釉產品相比,瓷拋磚并未表現出與其價格相對應的價值與優(yōu)勢,因此,對于瓷拋磚這類產品,消費者接受起來并不是那么順利。
這些,都是制約瓷拋磚發(fā)展的原因。雖然目前發(fā)展受制,但也有不少業(yè)內人士看好該產品的未來,你認為,誰能率先打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