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窯”就是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廠,而景德鎮(zhèn)官窯集中了從元代至清代最優(yōu)秀的工匠和最好的原料,燒造出了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瓷器。在中國五千年的陶瓷發(fā)展史上,景德鎮(zhèn)明代官窯瓷器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其中永樂的甜白、宣德的青花、成化的斗彩精美絕倫,代表了明代官窯瓷器的最高成就。這批稀世遺珍,是窯址出土物,因年代可靠,學術價值高,享有最權威的斷代標尺,為我們廣大古代陶瓷集藏愛好者及鑒賞投資人士提供了最為可靠的物證資料。這些瓷器全都是景德鎮(zhèn)珠山官窯遺址出土的“明三代”落選官窯瓷器貢品碎片,經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復后的稀世遺珍,雖殘卻能代表明代官窯瓷器的最高水平和真實面貌。
明代永樂(1403~1424)皇帝朱棣當政22年,政局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他推行節(jié)儉的政策,規(guī)定宮廷日常生活不準使用金銀器,這極大地推動了官窯瓷器的生產。遷都北京后,南京作為陪都,兩京宮廷所需瓷器大增,客觀上促進了瓷業(yè)的發(fā)展。
朱棣是一個儀表堂堂而又講究生活細節(jié)的人。他衣冠整齊,一絲不茍,為防弄亂胡須,甚至在睡覺時會戴上胡須護套。
在瓷器制作上,要求精益求精,器物制作必須輕薄規(guī)整,不許馬虎。因此,永樂時期的瓷器制作可以說是明代最規(guī)整美觀的,并以生產瓷胎細白,瓷釉呈半木光,溫潤而又莊重,精細而又含蓄的“甜白釉”白瓷最為著名。

明永樂甜白釉盤口獸耳長頸瓶
明永樂甜白釉三壺連通器

明永樂甜白釉四系矮壺

明永樂甜白釉爵

明永樂甜白釉素面雙環(huán)耳珠頂蓋皿

明永樂甜白釉折肩深腹執(zhí)壺
明永樂甜白釉錐花僧帽壺

明永樂甜白釉錐花云龍紋梨形壺

明永樂白釉軍持

明永樂白釉八方燭臺

明代永樂白釉執(zhí)壺

明代永樂白釉單把四系壺
明代永樂白釉軍持 高20.9厘米 1983年出土于珠山。器身成梨形,下腹部有凸弦紋三道。唇口小頸,流細而長,流口飾凸起弦紋三道。圈足內有不勻的刷釉痕。器座為由下而上的多級臺面,其與器身連接處為一中空的球狀凸起物。

明代永樂白釉梅瓶
明代永樂白釉浮雕蓮瓣紋束腰三足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