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瓷中君子”絞胎瓷 第三次入選美術教材
近日,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焦作絞胎瓷入選全國義務教育美術教材電子教材。據了解,焦作絞胎瓷于2006年首次入選全國義務教育美術教材,2013年又把焦作絞胎瓷選入全國義務教育美術教材。這是絞胎瓷第三次走進中小學生課堂中。
【喜報】
焦作絞胎瓷第三次入選全國義務教育美術教材
記者獲悉,由教育部2018年審定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九年級下冊《美術》電子教材中,來自焦作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由非遺傳承人柴戰(zhàn)柱創(chuàng)作的兩件絞胎瓷作品《中華龍》《碩果累累》入選其中。教材在介紹《中華龍》作品時,這樣描述:中華民族自古是仰古、尊祖、崇德尚禮的民族,龍是華夏的圖騰,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創(chuàng)造,精神的創(chuàng)造,符號的創(chuàng)造,本設計便是以中華龍為基本造型。
在介紹《碩果累累》作品時說:此作品以拉胎雕刻燒制成型,以紅綠白三種顏色瓷泥制成,將一顆顆葡萄刻畫得晶瑩剔透,展現(xiàn)了豐收時的景象。
同時,《中華龍》入選九年義務教材湘美版四年級下冊《美術》電子教材。教材中這樣介紹:通過采用兩種不同的泥進行混合,流露出自然的紋路,祥云般的花紋,表現(xiàn)出云龍在天,自然生動的藝術效果。
【傳承】
讓傳統(tǒng)文化
走進中小學生課堂
近日,記者走進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的展廳,滿目盡是五彩斑斕的瓷器,似玉柱,似寶瓶,似銀盤,似花屏,似織錦,更有那么多人物、生靈的造型,栩栩如生。若定神凝視,這些瓷器仿佛會動,就像是一群活潑的女子捧著畫作、捧著雕塑、捧著書法、捧著不可言說的意境,款款而來,亂花迷眼。
據了解,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觀。它胎中帶有花紋,釉色透明,花色斑駁,自然天成,有“表里如一”的美譽,北宋時已享有盛譽,重要窯址在焦作修武當陽峪。
絞胎瓷源于唐,興于宋,亦稱“透花瓷”。其制作原理是,利用不同色調的坯土料分別制成坯泥,并把不同色調的坯泥搟成板塊,相互疊合,再進行絞揉、切片、拼接、貼合、擠壓,制作成型,然后上釉燒制。這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做到表里如一、內外通透、一瓷一品、不可復制的陶瓷品種,故有“瓷中君子”之稱。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文化的高度自信,沒有文化的興盛繁榮,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絞胎瓷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中小學生課堂,從娃娃抓起,讓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展現(xiàn)了其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傳承人、焦作市金谷軒絞胎瓷藝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柴戰(zhàn)柱感慨地說。
柴戰(zhàn)柱簡介
★中國絞胎瓷恢復創(chuàng)始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正高級工藝美術師
★大國非遺工匠
★中國傳統(tǒng)工藝大師
★中國工美行業(yè)藝術大師
★河南省高級工藝美術師
★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
★中國文化產業(yè)百強人物
★中國工藝美術行業(yè)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