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20年來,盛清三代的琺瑯彩瓷器一直是拍賣場上的寵兒,動輒就有千萬元、上億元的成交價。而原本在清代宮廷中地位不輸瓷胎琺瑯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其整體價格水平卻一直低迷,拍賣成交價能過幾百萬元已屬難得,大量作品停留在十幾萬或幾十萬元的水平,你甚至能在春秋季大拍中,淘到幾萬元的精美作品。那么銅胎掐絲琺瑯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真的不高嗎?而造成此種現狀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御制銅胎掐絲琺瑯仿古纏枝蓮紋大銅鏡
成交價RMB 6,555,000
北京保利2018春
近 20 年來,盛清三代的琺瑯彩瓷器一直是拍賣場上的寵兒。在香港佳士得 1999 年的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清雍正琺瑯彩月季綠竹詩意小杯就已拍出近 2000 萬元的高價。到了 2006 年秋季,同樣在香港佳士得,一件清乾隆御制琺瑯彩杏林春燕圖碗成交價已逾 1.57 億元。盡管2018 年的拍賣市場十分冷靜,香港蘇富比(微博)的清康熙御制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的成交價也取得了近 2 億元人民幣的成績。除了這些頂級拍品,諸多清三代官窯洋彩、粉彩瓷拍出幾百萬或者上千萬元價格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清康熙 御制粉紅地琺瑯彩開光花卉碗 直徑14.7cm
成交價RMB193,195,268
香港蘇富比 2018.4.3
此碗使用了大塊松石藍色,顯示出和掐絲琺瑯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同為清代宮廷用器,原本在宮廷中地位不輸瓷胎琺瑯的銅胎掐絲琺瑯器,其整體價格水平卻遠遠不及前者。目前過千萬元的銅胎掐絲琺瑯器是十分稀見的,價格能過幾百萬元已屬難得,大量作品停留在十幾萬或幾十萬元的水平,你甚至能在春秋季大拍中,淘到幾萬元的精美作品。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景泰藍好看在哪?我沒太看出來
從晚清時期開始直到現在,銅胎掐絲琺瑯器最為人熟知的名稱為“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器最早應于南宋(1127-1279)已由地中海沿岸傳入中國,到了元代中國已開始自行燒制,時至明清兩代,這項工藝在中國又續(xù)有發(fā)展。自古以來,掐絲琺瑯幾乎都以松石藍為底色,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上認為明代景泰年間(1450-1456)內府所燒造的掐絲琺瑯品質最為精湛,晚清時期則流行將這類工藝稱為“景泰藍”。作為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的現存工藝景泰藍,它與花絲鑲嵌、玉雕、牙雕、京繡等 7 項工藝被并稱為“燕京八絕”。今天在北京的旅游景點,景泰藍仍然是十分常見的京味兒紀念品。雖是久負盛名,但隨著大量粗制景泰藍在商鋪里的販售以及相關文博知識教育的不足,現代大眾對景泰藍的印象分往往不高。

清乾隆 銅胎掐絲琺瑯螭龍紋
四方小瓶 高10.3cm
成交價RMB57,500
北京保利 2018.6.20
不光是普通大眾,即使是一些在古董市場中工作多年的人,也多有對銅胎掐絲琺瑯評價不高者。一位國內知名拍賣公司的瓷器部高管,就曾向記者表示:“景泰藍好看在哪?我沒太看出來。”盡管這位高管也承認:過去在宮廷中,銅胎掐絲琺瑯的制作成本要遠遠高于瓷胎琺瑯器,因此產量也相對稀少。但他還是覺得,制作成本高,不代表藝術或者審美水準高。
然而應該注意的是,我們現代人對古董的評價標準會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受某些古人品評記錄的影響,受圈子內部賞玩群體的影響,或自身對古董歷史和藝術價值的認知不足等。明洪武(1368-1398)初年曹昭所著的《格古要論》,是一本常被今人引用的古代文獻,其中提到的“鬼國窯”指的應該就是銅胎掐絲琺瑯。在曹昭看來:市面上雖有不少掐絲琺瑯香爐、盞子、盒兒在販售,但是這類東西花花綠綠的,是婦人才會用的;文人用器應該以清雅為貴,不該把格調不高的掐絲琺瑯放到書房里來。文人群體,在古代擁有很高的話語權,是那個時代的意見領袖。就算在今天,如果古代文人說某些東西不夠有格調,也有不少人會附和說它品位不高?墒菑暮槲涞骄疤,時間才過了半個世紀,人們對掐絲琺瑯的評價就已有所改觀。景泰年間,王佐在《格古要論》中補記道:“今云南人在京多作酒盞,俗稱鬼國嵌。內府作者細潤可愛。”內府,即制作明代宮廷用度的處所?梢娫诰疤┠觊g宮廷之中,就已經十分重視掐絲琺瑯的制作了。

清乾隆 御制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手杯
高7.5cm 成交價RMB69,000
北京保利 2018.6.20
說到這兒,還得提提宮廷藝術和文人藝術的區(qū)別。宮廷藝術,以華美為貴,要突出的是國家的強盛富有以及皇家威儀的莊重;文人階層雖在富貴上敵不過皇家,但卻反而用樸素清雅的藝術觀,強調自身精神追求的絕俗超然。宮廷與文人,他們所代表的兩類藝術觀點本無高下。但頗為值得疑惑和深思的是,我們現代人對宮廷掐絲琺瑯器的藝術成就與歷史文化價值的認可度并不高,這從拍賣市場給這類作品的價格反饋便可見一斑。近 20 年來,銅胎掐絲琺瑯的整體漲幅不大,鮮見千萬級的成交結果,出現大幾百萬元的作品已屬不易。當嘉道瓷器都能被市場熱捧的時候,你居然還能在知名拍賣公司的大拍季里,淘到幾萬元的乾隆朝宮廷掐絲琺瑯器。

清乾隆 御制銅胎掐絲琺瑯 “蝠報平安”花草紋童子香插
高18.4cm 成交價RMB1,150,000
北京保利 2018.6.20
銅胎掐絲琺瑯:在清宮中的地位不輸琺瑯彩瓷
從明代景泰年間王佐所言可知,宮廷制作的掐絲琺瑯已有很高的制作水準。臺北故宮收藏有一件落“大明景泰年制”款的掐絲琺瑯番蓮紋盒,以松石藍為底色,另配以藏青、綠、黃、紅、白諸色,其掐絲線條均勻細致、形狀優(yōu)美,器表光滑而圓潤,體現除了高超的掐絲技法和考究的打磨工藝,可代表景泰年間宮廷掐絲琺瑯器的水準。不過元、明兩代,缺乏可作標準器的作品,至今仍難區(qū)別兩代作品的具體差異。繼明代之后,清代宮廷極大地推動了掐絲琺瑯在中國的發(fā)展,這其中又以乾隆皇帝的作用最為突出。乾隆朝的掐絲琺瑯,使用的釉料達到了將近 20 種,有所謂“十八色成造”之說,這大大突破了臺北故宮宣德標準器的 6 種用色。此外在器型上,乾隆朝作品也更為種類繁多,特別強調仿古類器型的制作。

明景泰(款)掐絲琺瑯番蓮紋盒
高6.3cm、口徑12.4cm
臺北故宮藏
乾隆朝的各類藝術品總能為拍場帶來驚喜,比如 2018 年春拍,法國老太太在鞋盒中發(fā)現的一件乾隆琺瑯彩瓷,便吸引了全球藏家的注意,最終取得了 1.22 億元的成績;北京保利 2018年春拍的清乾隆銅點金異獸鈕寶璽的成交價也超過了 1.1 億元。與他們相比,乾隆朝宮廷制作的銅胎掐絲琺瑯器的價格就顯得頗為平靜了。在以往的拍賣場中,以銅胎掐絲琺瑯為主題的專場拍賣并不多見。其中美國奉三堂藝術基金會推出的銅胎掐絲琺瑯專場拍賣,是頗值得關注的。2018 年春,他們再次與保利拍賣合作,推出了以宮廷作品為主打的掐絲琺瑯專拍。在該專場中,一件清乾隆御制銅胎掐絲琺瑯春壽寶盒的價格為 678.5 萬元,此作品色彩極為華美,充分體現了十八色成造的宮廷琺瑯用色特征。與琺瑯彩瓷上用毛筆繪制出的山水人物相比,在掐絲琺瑯器上用銅絲詮釋仿佛繪畫效果般細膩的色彩變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銅胎掐絲琺瑯器的燒造成功,往往要耗費相當于瓷胎畫琺瑯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成本。此類作品若非在宮廷中享有重要地位,又怎能得到皇家的如此投入。

清乾隆 御制銅胎掐絲琺瑯春壽寶盒
直徑20.3cm 成交價RMB6,785,000
北京保利 2018.6.20
乾隆朝的掐絲琺瑯色彩最為豐富,有“十八色成造”之說

清乾隆御制銅胎掐絲琺瑯春壽寶盒(局部)
用源自歐洲的華麗多彩的琺瑯彩料,表現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故事,體現了十八世紀清代宮廷所喜愛的視覺藝術形式。這類藝術作品是中西文化融合后的產物,是那個時代特有的藝術成就
我們今天熱追的清宮琺瑯彩瓷,其實它在中國陶瓷史中的興起時間很晚,是清代康熙朝晚期才出現的一個新品種?滴趸实垡獰爝@種彩瓷的緣由,也是因為受到西方琺瑯彩瓷的刺激。這種彩瓷的燒造技法,和明代以來中國的傳統(tǒng)彩瓷全然不同。但由于琺瑯彩瓷和銅胎掐絲琺瑯,在釉料上有一定的相關性,所以清宮早期是從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中,摸索燒造琺瑯彩瓷技法的。我們至今還能從兩岸故宮所藏的一些琺瑯彩瓷上,發(fā)現它們從銅胎掐絲琺瑯繼承而來的用色特征,例如松石藍色釉料的使用。再有古玩圈里的藏家都知道,北京故宮乾清宮端凝殿是當時清宮秘藏琺瑯彩瓷的處所,那些最受皇帝珍視的琺瑯彩瓷大多被安放于此。不過除了琺瑯彩瓷,還有銅胎掐絲琺瑯、銅胎畫琺瑯、宜興胎畫琺瑯以及玻璃胎畫琺瑯和一些洋彩作品被一同存放在這里。宮中通常只會把有同等地位的作品放在一處,所以說掐絲琺瑯在清宮中的地位是和琺瑯彩瓷同等尊貴的。
乾隆朝的掐絲琺瑯多見仿古題材

清乾隆 御制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大英雄雙聯(lián)瓶
成交價RMB 2,300,000
北京保利2018春
銅胎掐絲琺瑯為何不上價?真貨太少,價格累計不夠
盡管掐絲琺瑯在清宮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代表著宮廷藝術的品位、水準和成就,然而它們在拍賣市場中的價格現狀卻略顯尷尬。某業(yè)內掐絲琺瑯的資深行家表示:“市場有自己的運行法則,藝術品在市場中價格的形成,不僅受其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等因素的影響,‘價格累積’對價格的增長也有重要作用。掐絲琺瑯制作成本高而難度大,本身在宮廷中制作的數量就少,遠遠趕不上官窯燒造瓷器的數量,m瑯彩瓷的價格走高,也和官窯瓷器價格的整體走高有關。此外假貨太多,也是買家謹慎下手的另一個原因。不樂觀地說,近 20 年來市場上所有掐絲琺瑯加起來,其中能有 3000件老貨就不錯。10 年前成交價近 600 萬元的作品,現在也就拍個 600 多萬元。我認為掐絲琺瑯是擁有獨特藝術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的。但就市場現狀而言,投資銅胎掐絲琺瑯器或許仍是場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