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件清代碧玉五子鬧彌勒坐像(見圖),高18.8、寬22、厚12.5厘米。作品為碧玉雕琢,造型為彌勒佛身上五子鬧耍的情景。彌勒佛體態(tài)肥碩,慈眉善目,圓臉大耳;面容豐腴,長眉隆鼻,開口微笑,憨態(tài)可掬。身披袈裟,袒胸露肚,大肚古腹,雙腿呈半跏趺坐姿。雙肩兩側爬著五個童子戲玩,稱“五子鬧彌勒”。五童子笑容燦爛,姿勢各異,妙趣橫生。
整器用料碩大,品位高雅,雕工精湛,頗顯珍貴。作品主題鮮明,剛柔并濟,對孩童的刻畫栩栩如生,形神兼?zhèn),人物卻不覺繁縟,雕刻工藝老到蒼勁,畫面層次分明,靈動俊逸,作品隨形而施,可見古人隨形制材的妙境,使人感悟到美玉的韻味。
細加品味坐佛,彌勒逍遙自在,從容大度,無拘無束,雙眼炯炯有神,造型生動而不夸張;其刀法精妙,細膩且明快簡潔;設計巧妙,耐人尋味,構思、格調、造型、工藝等皆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品位?v觀其形制古雅規(guī)整,人物雕作精巧細致,運刀技巧靈活多變,似信筆落刀,卻工整而有序;或細刀勾刻,或粗線勾勒,一氣貫通,布局松緊有致,構圖更是別具一格。表面形成自然油潤、晶瑩如脂的光澤及古舊的包漿,顯然烙下了時代的印記,光可鑒人,它凝固住一些時光印跡,使坐佛越發(fā)滋潤、光彩奪目,透發(fā)出一股靈動幽雅之美。
彌勒佛早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之說,其清潔淡雅之態(tài),自古就為人喜愛。對彌勒佛的信仰始于西晉,唐至明以來彌勒佛的事跡由佛家典籍廣為傳說,由寺廟雕像而延至玉器或瓷器、銅器等居家擺設,成為中國傳統之典范。考各類彌勒佛像制作工藝講究,種類之豐富、制作之精致、造型之奇巧,均可稱冠于世,發(fā)展至今,早已成為收藏家們的寶藏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