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 [簡體版] [繁體版] [網通站]  會員中心  RSS定閱  留言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
 網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動態(tài) 網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產區(qū)動態(tài)>>德化>>|
看觀音信仰在我國的緣起及傳播...

發(fā)布:2018-9-25 10:50:11  來源: 博緣陶瓷 [字體: ]


  在中國乃至整個東方世界,觀音是一位極受敬仰的菩薩。在中國漢族地區(qū),觀音信仰的流傳極為廣泛,自佛教傳入我國以來,觀世音菩薩就與老百姓結下了很深的因緣。

  “戶戶觀世音”這樣的俗語就反映了這種流傳的廣泛程度。不論是古代還是今天,人們對觀音信仰在中國仍然盛行。

  觀音信仰指以觀世音菩薩為崇奉對象之宗教信仰。據法華經普門品之記述,當眾生遭遇困難之時,只要誦念其名號,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觀世音菩薩于二十五圣眾之中耳根圓通最為殊勝,于我國觀世音信仰亦極普及。

  觀音信仰,內涵和外延相當豐富。首先,它是建立在因果律、緣起論上的宗教,以獲得清凈心、平等心,大自在身為前提,它的最終目標是人人覺悟。

  觀音信仰的主要內涵,一是慈悲,二是智慧,三是“施無畏”。

  觀音信仰的緣起

  觀音信仰是隨著印度佛教北傳至我國后,特別是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又對觀音信仰進行了經典的譯介,才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并形成了獨特的宗教文化。

  觀音信仰的傳入約在魏晉時期,其依據是僧人康僧鎧于嘉平五年(253年)到洛陽,首譯《無量壽經》二卷,其卷下云:

  “‘彼國菩薩皆當究竟一生補處,除其本愿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普欲度脫一切眾生。阿難,彼佛國中諸聲聞眾身光一尋,菩薩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薩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難白佛:‘彼二菩薩其號云何?’佛言:‘一名觀世音,二名大勢至。是二菩薩于此國土修菩薩行,命終轉化生彼佛國。’”

  該經卷詳細介紹了阿彌陀佛之四十八愿以及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之應世救拔,自此,觀音信仰在漢地逐步開始傳播,首先得到了貴族階層的崇信。

  隨后,印度佛教經典不斷輸入,其中比較能體現觀音信仰之現世救拔的是西晉聶道真所譯之《無垢施菩薩應辯經》,從其經文可以看出,對于觀音信仰之現世救拔關注的問題有三:一是使“牢獄系閉”者“速得解脫”;二是“臨當死者,即得濟命”;三是“恐怖之者,即得無畏”。

  如上三點皆體現了觀音信仰之救難特性,與《普門品》之內涵相切合,體現了觀音菩薩“無緣大慈”與“同體大悲”之基本品格以及觀音信仰“稱名救苦”之特色。

  觀音信仰的傳播

  觀音信仰在漢地之傳播,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觀音信仰之初傳期(三國到東晉十六國)。這一時期之主要特點是稱觀音為觀世音,信眾所修持主要是稱念其名號,此時觀音信仰的建立還處于萌芽階段,且傳播范圍局限于當時的政治中心長安、洛陽等極少數地區(qū)。

  第二,觀音信仰之興盛期(從南北朝到隋朝)。主要特點是《妙法蓮華經觀音普門品》等與觀音相關的經典之譯出,為觀音信仰之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

  從上層貴族到普通百姓,觀音信仰得到了廣泛傳播,但這一時期信眾之修持主要還是以稱念名號為主,兼有誦經、念咒、禮拜、供養(yǎng)等方式。

  第三,觀音信仰之普及期(從隋朝到宋朝)。這一時期主要特征是與觀音信仰相關的經典被大量譯出,如《悲華經》、《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羅尼經》、《心經》等,觀音信仰在漢地的理論體系達到完善,且各宗派與各階層對于觀音信仰普遍接受,并進一步發(fā)展。

  第四,觀音信仰之演變期(元明清三朝)。主要表現在,其一對觀音信仰的文學作品從流傳、完善到普及;其二觀音形象從傳入時的男身像轉型為女身像,并最終定型、弘傳;其三觀音道場普陀山逐漸成為信眾禮拜中心。至此,觀音信仰在漢地之外在表現形式最終形成。

  第五,觀音信仰之持續(xù)期(民國至今)。其特點是觀音信仰與現世人生結合更為密切,尤其是太虛法師關于“人間佛教”觀念的提出。

  觀音菩薩成為現世人生之救拔者,是人對于現世之厄境,如自然災害、社會苦難、身體問題以及鬼怪災難等尤為關注,特別是在遭受以上厄運時,便會表現出對觀音救拔之強烈需求,進而是人對觀音信仰從追求往生凈土逐步趨向于滿足現世福報,將彼岸之度脫轉變?yōu)榱爽F世之救拔。

  傳播方式

  觀音信仰的傳播有兩種方式,一是借助有關經典宣傳義理,即文本傳播方式;二是利用藝術形象讓人膜拜,即圖像傳播方式。雖說兩種傳播方式的目的是一致的,但對不同層面的受眾來說,其中作用卻不盡相同。前者重理性,后者重感性。

  歷史地看,中國人向來不是一個善于抽象思維的民族,即便是許多文人士大夫熱衷佛教義理,也并非具有很強的思辨能力,大都以中國的思維模式去理解抽象的經義,即感悟和跳躍的解釋方式。

  而普通民眾對抽象教義多半是望而卻步,難以理解,甚至連什么宗教,什么流派均不加區(qū)分,逢廟便燒香,見神就叩拜。

  因此,直觀的圖像是更大眾化、通俗化的傳播方式,也易于為普通民眾所接受。石窟雕塑和壁畫, 特別是由觀音信仰所生發(fā)出來的各種觀音佛像,受到普通民眾的頂禮膜拜。

  溫馨提示:如對文中陶瓷作品感興趣,可添加微信:13600777720了解具體詳情噢

 

本文部分文字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區(qū) 更多....
 >> 江西產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站導航  友情鏈接  RSS定閱  新聞調用  聯系我們  留言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